看《汉武大帝》之王娘娘王志
大汉朝时期人才辈出,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就汉武帝时期,且不说“五百年一遇”,铁腕统治中国长达54年,居有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之一的汉武帝刘彻。且不说掌握大汉朝几代军权,影响汉朝几十年的杰出女性政治家窦太后。这个时期还有率领全军浴血奋战,抵抗住了吴楚叛军主力才得以保住长安城,保住皇上,平定“七国之乱”的头号功臣政治家梁王刘武;有汉初大将周信的儿子、在“七国之乱”中担任全军最高将领。当皇太后要皇上命令他出兵援助梁王刘武时,汉景帝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表示出对其无比信任的军事家周亚夫。有足智多谋,侍奉多朝皇帝的大臣政治家、统帅千军的大将军魏其侯窦婴,有驰骋匈奴沙场,让匈奴人闻风丧胆,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卫青,飞将军李广……等等这些汉武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各个都被后世人记住、流传以及颂扬。这个时代可谓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是在这些杰出军事家的赫赫战功前面,在这些伟大政治家的创造丰功伟绩前面,在这些优秀战略家的雄图远略前面,我觉得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一个女人。她没有窦太后那样至尊权力和威望,她没有大将军那样的赫赫战功,她也没有战略家那样睿智长远的眼光,但是她能够使自己从一个身份卑微的民妇成为母仪天下的至尊的皇后,但是她能够使自己的儿子——皇十子刘彘成为太子,但是她能够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功盖千秋的君主。她就是汉景帝时代的皇后、汉武帝时代的皇太后——王志。
刚刚平定的“七国之乱”使得皇上刘启开始思考,发生“七国之乱”的真正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此时皇上的皇子们都太小,没有立储君,使得各诸侯国王们蠢蠢欲动
皇上只是和王娘娘说了要立储君的事。王娘娘就开始主动和栗娘娘勾搭。知道栗妃喜欢收集珠宝什么的,就送给了栗妃很多珠宝。此时栗妃还不知道汉景帝刘启要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王娘娘在送给栗妃珠宝的时候挑拨栗妃和梁王刘武。动机就是想利用栗妃的偏狭无知,在栗妃完全不知道其中用意的情况下,借助栗妃力量阻止梁王刘武成为储君。表面上争夺储君之位的势力只有两派,一是皇长子刘荣——栗妃的儿子,另一派是皇上的亲弟弟——梁王刘武。按照规矩,立太子要么立贤,要么立长。但是由于皇太子都太小,无法立贤,所以汉景帝刘启只好立长,立皇长子刘荣为太子。此时,应该说皇上也是站在刘荣、栗妃这一边的,还有栗妃本人,大臣窦婴等等。站在梁王刘武一边的有窦太后等。双方为了立储之事明争暗斗。其实,就在这两派勾心斗角之时,还有一方势力正在静观其变,韬光养晦,正计划坐收渔利。这一方势力就是此时表面势单力薄的王娘娘。王娘娘此时没有亲信大臣出谋划策,也没有皇亲贵戚作靠山。只有一个小小的郎官——王娘娘的同母异父弟弟田汾。尽管如此,王娘娘有其他娘娘所没有的聪明、精明、城府。她对宫闱之事看得很清,把握的很准。
汉景帝刘启发兵镇压“七国之乱”的初期,皇上对这次用兵获胜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汉军胜利是最好,要是战败则国亡汉倒。皇上此时的压力可想而知。此时王娘娘弟弟田汾到王娘娘家里去,看见王娘娘愁眉苦脸,气色很不好。说:“姐姐不应该这样,皇上胜则姐姐胜,姐姐胜则彘儿胜。姐姐不应该像宫闱其他娘娘一样愁眉苦脸,都担心汉军打不赢叛军。姐姐应该对朝廷这次用兵镇压叛军有必胜的信心。”这番话对王娘娘帮助很大,王娘娘虽然心里确实对皇上这次用兵没有必胜的信心。但是这番话是王娘娘明白在皇上以及其他人面前她必须显示出自己对汉军胜利的信心。这段时间汉景帝刘启也有点心灰意冷,看见朝廷上下都对此次用兵处在忧心忡忡之中。这时,皇上去了王娘娘那里。王娘娘心里知道,这是机会,这是她向皇上显示信心的机会。于是王娘娘在皇上面前显示出了对此次用兵的必胜的信心。这让皇上颇为惊喜,是皇上为振奋,于是得到了汉景帝的好感,为以后扩大自己的势力赢得了机会。
(汤泉宫事件)此时,太子已定为皇长子刘荣,但是皇后还没有定。按道理,“母以子为贵”,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妃成为皇后那只是时间问题。只是原来的皇后薄氏刚刚废除,汉景帝还不想立刻就册封新的皇后。此时,“七国之乱”已经平定,梁王刘武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打的是前锋,直接面对的是吴楚叛军的主力,平定叛军后,刘武从吴楚获得了大量的钱财。于是刘武有钱后开始大肆挥霍,梁王的宫殿修的比皇宫还有气派、宏伟。皇宫里使用铜的地方,梁王那里使用纯金。大有和皇上一比高低的气势,汉景帝深感咄咄逼人之势。再加上边境时时遭受匈奴的侵犯。汉景帝此时元气大伤,栾驾移至汤泉宫养病。按照规矩,各娘娘应该先后去汤泉宫服侍皇上。首先去的是薄皇后,然后皇上亲自招了王娘娘。王娘娘去了之后,皇上告诉她,汉朝此时没有实力与匈奴动兵。为了大汉的和平,为了赢得内战后发展的时间。皇上打算将一个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和亲。这个公主定为王娘娘的女儿——南宫公主。当时王娘娘知道这是皇上的圣旨。她没有办法拒绝。但是王娘娘心里也很清楚,这也是一个机会。王娘娘一边哭一边说,为了国家,为了皇上,我支持皇上的决定。王娘娘在皇上前面哭得很伤心,她哭是因为南宫公主是只有十几岁的小孩,要到自己国家的敌人塞北的匈奴去受苦。但是她哭得更是因为为了增加自己的皇上心中的筹码,为了使自己日后成为皇后,既而使自己的儿子当上皇上不得不失去自己十几年来心爱的女儿。而大部分人看到的只是王娘娘哭的第一个原因。第一件事的确为实现王娘娘自己的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皇上太后前面赢得了怜惜和同情。其次,间接引导了栗妃与汉景帝之间的冲突。再次,远嫁匈奴的南宫公主日后多次大汉朝贡献了力量,巩固了王娘娘的势力。
(捐献珠宝之事)“七国之乱”期间。皇上用兵导致国库空虚,此时皇太后窦氏为了给战争募集经费把皇宫里面的娘娘贵妃召集到一起,名曰赌博游戏,实则为战争募集钱财。轮到栗妃娘娘的时候,栗妃输了,应该拿出自己的珠宝给窦太后,栗妃显得很不情愿,说这哪是游戏啊,只有输没有赢。轮到别的贵妃,都输了,每个都很不情愿,但是碍着窦太后的面子,都向窦太后捐献了少量的钱财。轮到王娘娘了,王娘娘说:“我这人也没有什么赌运,逢赌十有八九是输,我就不赌了,我把我的两个金杈献给太后。”那两个金杈是稀有之物,很值钱。其他娘娘贵妃都很惊讶。“王娘娘真大方啊”。窦太后也说:“还是王娘娘慷慨啊,大家都想你这样就好了”。其实,这件事情王娘娘看得很清楚,这件事不单单是游戏,而是向战争捐款,一方面体现出王娘娘的慷慨大方,另一方面更是表现出王娘娘对皇上用兵的支持,对窦太后的筹款募捐的支持,表现出王娘娘对这次皇上用兵取胜的信心。其他娘娘就是没有王娘娘那样的战略眼光,没有王娘娘那样对局势把握得那么准确。王娘娘用她那精明的眼光,好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在窦太后前面显示了自己的支持与信心,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梁王刘武在战争中从吴楚叛军那里夺得了大量的珠宝、钱财。于是刘武将其中一部分珠宝送到皇宫,送给后宫里的娘娘贵妃。包括栗妃在内很多娘娘看到自己想要的稀世珍宝后都很高兴得接收了。唯独王娘娘没有要梁王送过来的珠宝。皇上知道唯有王娘娘没有收下梁王的珠宝后,问她为什么?她说:“珠宝虽珍贵无比,但是那是梁王的珠宝,我只接受皇上的馈赠。”汉景帝听后大为感慨,连连说道“你是个聪明人,你是个聪明人啊”。梁王送来的珠宝,稀有珍贵,价值连城谁都知道,谁都想拥有。王娘娘也想拥有,但是王娘娘更清楚她不能接受,眼前正是皇上要立储君之时,梁王在太后的支持下储君抱有想法。这个时候梁王给后宫娘娘们送珠宝就是要收买人心,别有用意。王娘娘知道自己不收下梁王的送的珠宝表示对皇上的支持。眼前这点珠宝是小,自己的理想目标是大。自己不能为了贪得眼前的小财小利,耽误了自己的抱负。在这件事上面王娘娘看得很准,机会把握得很好。利用得很好。为她日后成为皇后以及自己的儿子——刘彘成为太子打下了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