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子豪情詹宇
天子豪情詹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6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历的天空下》读书笔记,第二篇:春天

(2011-03-28 16:09:18)
标签:

杂谈

《农历的星空下》读书笔记,第二篇:春天

 

1.立春:2011年2月4日,孩子们在放假。立春过后,春节要来。2月11日又是元宵节。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渔歌子》描写春天的开始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元日》-描写春节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青玉案·元夕》描写元宵节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雨水:2011年2月19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以升值零度以上。

开学了,当老师叫出孩子的名字的时候,孩子们有种奇怪的感觉,不知道是激动,还是感动,反正,他们说,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名字是那么好听。是呀,“到”,是对指令的回应,“在”,是心灵的默契呀。

 

《春园即事》

唐-王维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这是何等逍遥的闲士生活啊!昨夜雨水过后,天气有些寒冷,那就穿上木屐,披上已经破旧的袍子,到外面去走走吧。田野上,一片早春景色。田间开了决口,在放着过多的积水;红柳与新开的桃花相间,格外赏心悦目。于是和朋友在青草上摆开棋局,却并非为了一决胜负,而只是为消磨这春日的闲暇时光。远远的,树林间有汲水的桔槔在上下举动,想必那是低洼田间的农人,在辛勤地将水排除。而隐居于乡村的诗人,坐在鹿皮制成的可随身携带的小凳上,和朋友下下棋,一直到太阳落到蓬蒿之中。

 

3.惊蛰:2011年3月6日,太阳继续向南回归。

这时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谚语云: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三八”妇女节:

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

《游子诗》

唐-孟郊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春分:2011年3月21日,一年当中白天与黑夜等长的日子,这时候,太阳黄经为0度。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阮郎归》一幅美丽的春分风景图

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5.清明:2011年4月5日,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记着这个时节一定带着孩子去放风筝。

 

6.谷雨:2011年4月20日。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这个时节,可以教孩子养蚕,春分之后,我们的桃花诗词之旅就开始了。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告别了春天。是朗诵,也是我们对生命的理解。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该有多少留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