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拨高度对跑步的影响
(2014-01-26 20:03:48)
标签:
海拨跑步兰州健康 |
分类: 健康 |
今天看到一些关于海拔高度与空气含氧量关系的资料,送给即将参加兰州马拉松的跑友们一看。同时,也请跑过兰马的,来自低海拔地区的跑友提供一些参赛经验,让各位跑友安全跑马,健康跑马!
大气中氧含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大气,总重量大约有5130亿吨,形成大气压,每个平方米承受相当于10吨的压力。如以海平面为标准,这个压力相当于760毫米汞柱。大气由各种气体组成,其中78.09%的体积为氮气,20.95%的体积为氧气,剩下0.96%的体积为二氧化碳和臭气。大气压即相当于氧气分压与其他所有气体分压的总和。
大气的质量愈近海平面愈密集,大气压包括氧分压愈大;海拔越高,大气压及氧分压相应降低,即 海拔每升高100米,大气压下降5.9毫米汞柱,氧分压下降约1.2毫米汞柱。
根据以上原理计算,海拔高度为0时,氧分压为159.22毫米汞柱,一个毫米汞柱的氧分压相当于0.13%含氧量,海拔升高100米,大气压下降5.9毫米汞柱,氧分压下降约1.2毫米汞柱,氧含量下降0.16%,与海拔为0米时的氧含量相比,下降0.76%。
如海拔高度0米,空气含氧量下降0%,空气含氧量为20.95%,为0海拔含氧量的100%。海拔高度100米,空气含氧量下降0.16%,空气含氧量20.79%,为0海拔含氧量的99.2%。海拔高度1000米,空气含氧量下降1.6%,空气含氧量19.35%,为0海拔含氧量的92.4%。海拔高度5000米,空气含氧量下降8%,空气含氧量12.95%,为0海拔含氧量的61.8%。海拔高度10000米,空气含氧量下降16%,空气含氧量4.95%,为0海拔含氧量的23.6%。海拔高度130930米,空气含氧量下降20.95%,空气含氧量为0海拔含氧量的0%。
另据《环球时报》2009年10月28日《高海拔成就墨西哥城奇迹》(作者:潘少军)一文载“ 在高原环境下,对运员的运动能力实测表明,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的临界高度大约在海拔
1200米左右。海拔1200米左右的地区,缺氧程度较轻,运动员从平原上来后,不必经过第一周的适应期就可直接进入正常训练,且训练中的负荷可基本接近平原水平。在海拔2240米高的青海多巴地区训练基地,运动员在缺氧的刺激下,前几天呼吸频率每分钟会加快2—4次,心率加快10—20次,运动能力下降5%—20%,常出现气喘、胸闷、头昏、口干、喉燥等不适现象,但经过3—5天适应性训练后,上述症状会逐渐消失。再经过1—2周训练后,反映他们耐久力的生理、生化指标明显变化。
如此推算,兰州海拔高度为1500米,空气含氧量应该下降2.4%,空气含氧量应该为18.55%,为0海拔含氧量的88.54%。肯定应该对大部分初从低海拔地区来的马拉松爱好者的跑步有一定的影响。至于有多大影响,似乎要看个人的身体状况。找不到相关依据,不好妄下结论。
跑友“大漠胡杨”说,一般要慢个20分钟左右。我想是对的。
后一篇:高海拨登山与血清尿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