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朋友唠嗑,不如被文字俘虏

(2012-11-15 10:42:12)
标签:

书评

王安忆

男人和女人

女人和城市

《八小时以外》

分类: 『书影磨坊』


http://s9/mw690/56061b64xce7faa0a3c78&690
此文只有截取部分发表在天津《八小时以外》杂志2012年11月刊上,这个是书评完整版,转载请注明出处,约稿请微博联系。


/黎姝琦

    芥末绿的封面,笔下巡城,城市比市民苗条,市民比城市风骚,于是,八卦一座城市,竟也有了口舌生津的味道。


王安忆的新书《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无疑携带了这样的腔调与味道。看似肤浅的标题下,深藏了这个城市饮食男女的面孔和值得推敲的文化。并非只有长篇小说才能体现入骨的话题,挖掘思想的肌理,这本散文集,同样做到。至少,会让人发现《长恨歌》之外的王安忆。


能够拿起笔写城市的人,与这城市多半有数十年的情分,否则,她的文字将无从雕刻起这城市的模样。上海是王安忆的出生地,居住地,也是灵感的来源地,“都说上海是风花雪月的,那是它的外衣,骨子里是钢铁与水泥铸成的”,她一句话,就透析了这座城市。难怪,她听外乡人评论上海,觉得不对,却说不准哪里不对,因为上海对她而言实在太具体,具体到有时候只是一种脸型,一种口音,一种气味,所以,她干脆自己来写,只为写出上海的真切。


在开篇的《寻找上海》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初秋是上海性情最平和的时节,一切都有些像万劫有复地回转过来了。墙上的砂面收了绒头,树影变得纤细,疏落有致。电车转弯的那一声“叮”复又入耳,学校里眼保健操的音乐适时地响起。此时,即便是那最嘈杂的闹市,也开始气定神闲,城市就是这么一激灵,一激灵。


当我们一步步加深着对于魔都繁华的仰望时,王安忆的笔,会拉低你的眼神,添些理智,让你学着平视这座城市,甚至,对这城市的苦痛也能感同身受。比如,在上海的民工,夏天的傍晚,他们散座在公交车车厢里,直着背,收缩着身子,默不作声;车到站停下,他们鱼贯下车,抄着快速的短步,从等车与不行的熙攘人群中穿行而去。


没有这些民工,哪来上海的繁华?只可惜他们与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显得那么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就只能选择逃离。


书本原本就是比电视剧更容易洞彻心肠的载体,看书的你,难道不会因为字句的描述而涌出一幅幅画面么?事实上,所有人都相信,上海是一个机会的世界,一夜之间,穷富的转换相当简单,美梦与噩梦之间只隔了一道线。王安忆觉得这个城市飘在空中,与地气无关,大多数人只有眼前,生存竞争的激烈已经不够他们追随,哪还有时间去沉淀情感?当别的城市还能琢磨人文的世界时,上海早就成了一个功利场。


只有深爱着上海的自家人,才敢如此不留情面地给这城市贴上标签。


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关于这个城市感官判断的铺垫,跟着文字再来看城市里的女人,便多了几分顺理成章。王安忆有意在自己的文章里写下对于两个上海女作家——张爱玲和苏青的点评,似乎那个时代的女人,才深谙做女人的乐趣。她喜欢张爱玲的俗气,也看重苏青的麻利:张爱玲对日常生活怀着热切的喜好,看到有人在自行车轮上装着小红灯会感动,即便是谁家煨牛肉汤的热气腾腾也能让她喜欢不已;苏青却舌尖嘴利,看人看事清楚,敢说敢作敢当,可以一个人剪衣料,买皮鞋,看牙齿,跑美容院,忙忙碌碌,热热闹闹。


王安忆品读着不能缺少爱情的张爱玲,描述有着强烈自我属性的苏青,在她眼中,两个女人虽然性格迥异,但在有个问题上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女人要永远长不大,受着男人长辈似的呵护与宠爱,因为这是女性所热望的权利。


这书里的人情味,真是越深入,越喜欢。女作家都是细腻的,但未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张爱玲与苏青会在她们的文字中把自己全然袒露,王安忆不见得是最了解她们的旁观者,但至少,她用她的笔让我们读到了不一样的张爱玲和苏青,或者,可以将此理解成不同时代上海女人的交锋,只不过,这锋芒的属性,是宁静,亦是从容。


数十年后,这些生活在上海的新女性,骨子里继承了张爱玲和苏青的气质,只不过把它们变得更为现代。因为心里有硬气,即便口述吴侬软语,她们依然受得住诋毁,禁得起赞美,谁都不如她们鲜活有力,生机勃勃……


这本看似杂乱无序,只道男人、女人、城市三者之间关系的书,却为我们堆叠出一个近在咫尺的上海。也许你在初读那一刻会觉得书里引经据典太多,或是探究文化过度,实在算不得女性阅读的恩物,但当你关上这227页的文字时,你会理解这个或许与你无关的城市所拥有的姿态。


城市本就不需要完美,生活在一个有瑕疵的城市,你才会生出改变的心,去创造你所坚持的画面与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