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到育才本部听了两节曾经在全国获过无数奖项的优质课,课后黄建业专家的评课再次重申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让我也颇有感触。从知识能力这方面来说,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能读会写;从情感态度方面来说,通过语文学习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孩子考试的分数,而是孩子对待读书的态度。一个孩子卷面分数高,但不喜欢读书,不主动读书;另一个孩子卷面分数中等,但是酷爱读书,以读书为乐,那么真正有潜力有发展的是后者。一个孩子小学毕业了,他养成了天天读书,随时随地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样的语文教育才可以说成功了。我在教学中会特别重视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我特别喜欢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先生的一段话: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在你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一代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人:“阅读经典!”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就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这段充满诗意的话让人感触颇深:无论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多么有趣,可是如果不去阅读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贵的书,也就像被夺去了童年最可贵的财富一样,其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有些书,一个人如果不在童年时读到它们,不曾在童年时代为它们动过真情、流过眼泪,那么这个人的本性和他整个的精神成长,就可能有所欠缺;有一些书,有一些故事,童年时读到了、听到了,也就是永远地读到了、听到了;相反,童年时错过了、省略了,也可能是永远地错过和省略了。它们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终生的缺失和遗憾。
我会从孩子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引导他们读书,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读儿歌,读绘本,读童话,读小说,读的形式会很多样,自由阅读,师生共读等。我还会把读书与写作、绘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一年级我们主要以读绘本为主,这些经典的绘本对孩子甚至对大人的影响力都是不可估量的,经典的绘本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有很美好的能够讲故事的画,有很感人和很有趣味的故事,这样的书让孩子觉得不排斥,不陌生,没距离;这样的书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撩动孩子的心灵,升华孩子的情感;这样的书最让孩子感到亲切,他们会读,爱读,能读懂。而且儿童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是图形认知的敏感期。孩子在脑子里积累的图像资料越丰富,他的想象也就越丰富,他的逻辑思维发展也就越健康。从本周起,争取每周跟孩子分享一个绘本故事,双休回家孩子首先把故事复述给父母听。学生给您讲故事时,要倾心去聆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听,哪怕学生讲得不够通顺,不够吸引人,作为家长也要有一个全神贯注的表情,并且多鼓励孩子:“真好听,下次讲得再好一点,好吗?”“真不错,我的孩子会讲故事了。”“真了不起,下次再努力讲得更好。”千万别说:“什么呀,乱七八糟的,去去去,难听极了。”“没有时间,忙着呢,自己讲一讲。”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一个敢说的环境,锻炼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毕竟在学校里时间有限,班额较大,每个学生讲一遍故事,一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家长配合我们,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然后孩子做一份图文并茂的作业,孩子可以根据老师讲的故事,画一幅画,可以是续编故事,也可以画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以“绘画+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现阶段可以由孩子口述,家长帮他写字。统一用A4纸,便于我们装订成册,放在班上由孩子们自由翻阅他们自己编写的书。我也会挑选部分扫描发到我的博客,让孩子们多一个更大的展示平台。
由于孩子们第一次完成这样的作业,而且是昨天听的故事,可能有些遗忘,我将故事书放到了blog里,可以在孩子讲过故事之后,和他一起重温,注意还是请孩子讲完并得到家长的肯定之后再重温画面。
今天的读写绘可以画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最喜欢的部分,也可以画画自己和好朋友一起想干的事情,写话的内容能力强的可以自己写,家长帮忙打几条横线格子,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口述由家长代笔,不会的字可写拼音。
祝大家读写绘愉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