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皮影戏世博会李玉刚红娘西湘记文化 |
一声叹息:世博皮影露怯多

1、东方网记者朱恬5月1日报道:今天是上海世博会开园首日,在世博园B片区的宝钢大舞台外场,老北京味儿十足的展区吸引游客驻足。图为皮影戏。——稍微有些皮影知识的人就知道,这张图片根本就不是老北京的皮影人,不知道是朱记者的疏忽,还是有人在世博会上唬中外游客?

2、这是山西孝义的皮影戏演出的大舞台,皮影戏头一次有这么大的排场,这个华丽的皮影戏台子,让人觉得不知道是要看戏,还是要看建筑,——另外也想悄悄地问问,山西孝义的皮影艺人们都很富裕了吗?山西孝义皮影项目保护、整理的资金有着落吗?
3、坎坷创业的李玉刚再也不用在台上挨西红柿打了,也来到世博会的皮影戏演出现场了,明星来参与本来是好事,但是请看两个皮影人物都悬空在影戏窗上,没有脚踏实地,这就就显得“唐装老师傅”不专业了,因为这是基本的皮影戏表演要求。

4、上海木偶剧团的皮影戏《三国演义》很赶时兴,据说要演出几百场,且不说近水楼台的事,据说皮影人物造型以“南亚皮影工艺技术为艺术原则”——很有意思,东南亚的皮影戏据说是中国皮影戏几百年前传过去的,可谓是咱们的“孙子”,但“孙子”却在与“爷爷”毫不客气地争夺‘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争夺也无所谓,让人纳闷的是,国人在这么重要的场合,为什么要用“南亚皮影工艺技术为艺术原则”,是中国的皮影技术不如为人家吗?不可理解。

5、这则报道更有意思——“据记者了解,京派皮影的特点是做工细腻,区分京派皮影和其他地区皮影技艺的关键是,京派皮影作品无论粗细和细腻程度都由一把刀完成,而其他派别的皮影则要用到多种工具。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派皮影路家第七代传人路宏伟介绍,皮影的制作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样、雕刻、上色、热处理、精装一系列工序完成,每幅作品能保持数百年不褪色。——同样,让人不知道是记者疏忽,还是现场那个皮影艺人不专业,请问,只有北京皮影雕刻是用一把刀完成的吗?滦州皮影呢不也是一把刀雕刻的吗?不懂可以,但不能瞎说。“每幅作品能保持数百年不褪色”?有谁见过数百年不褪色的皮影道具吗?恰恰相反,皮影道具有100年历史的都变成了黑褐色。拜托我们的两位所谓的皮影艺人,请先学点皮影的理论知识再向游客介绍皮影艺术!

6、这个关于世博会皮影戏的介绍也很有意思——“……皮影“西厢记”中,除了部分配景,张生、崔莺莺和小红娘各分13节来雕,刻好后再组装。张生、崔莺莺身穿万字纹华服,小红娘则披着雪花衣。在透明光亮的牛皮上雕刻好形状后,还要加入矿粉颜料上色。整幅皮影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张生、崔莺莺和小红娘各分13节来雕”,请问13节是怎么算出来的的?拜托您拿在手里数数好不好?

7、这则报道,总算没有失误,但是看了更令人不是滋味。“阆中王皮影参加上海世博会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据《南充日报》报道,早在去年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等相关部门向上海世博会隆重推荐了四川30个文艺项目,王皮影就跻身其中。由于参展费用过高等原因,王皮影打起了退堂鼓。后来阆中市政府相关领导答应给王皮影部分经济补贴,但王皮影权衡之下仍然打算忍痛放弃。到最后省商务厅、成都川菜杂志社、巴国布衣餐饮发展有限公司向王皮影发出热忱邀请——在世博会四川周期间展现他们的艺术绝活,王皮影第七代传人王彪算了笔账(没有入场费,只有2万元服务费,以及4万元世博会特刊形象宣传费)后,才表示“绝对可以接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