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龙在天皮影
龙在天皮影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34
  • 关注人气:17,5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在天皮影俱乐部惊现“陕西老腔”!

(2008-08-11 11:24:12)
标签:

陕西老腔

鼻烟壶

龙在天皮影

传统艺术

休闲

龙在天皮影俱乐部惊现“陕西老腔”!

    真的难以形容那一瞬间的强烈震撼,第一次看到北京龙在天皮影俱乐部居然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一位老艺人怀抱月琴声腔苍凉的大声吼着,另一位老艺人一手持着长木板凳,一手高举木块,和着曲调,有节奏地、用力地击打木板凳,其他几位则各自使着各自的乐器并随着唱词尾句满台吼起,刹那间,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听到了刀枪剑戟的撞击和烟飞火腾的人喊马嘶……这就是一出令人击掌叫绝的地方戏节目——陕西华阴老腔《将令一声震山川》。(话剧《白鹿原》中的原班人马)
  
这真的是一种土得掉渣的、震撼人心的老腔老调,但也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古朴老辣的艺术形式。主唱及其他演奏人员全是来自华阴县卫峪乡双泉村的民间老艺人,他们带着的大多是自制的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和木块击板等乐器,其中那条大约四尺多长的木板凳尤为惹眼。在一阵紧锣密鼓的敲击之后,只听主唱那似乎从脑后发出的略带沙哑一嗓吼起,顿时蹄踏踏烟尘弥漫,恍惚髯口黑面的将军上了阵,一时间剑戟铿锵,电光裂空;忽而又衔接为飞板,唱者情绪愈发紧张激烈,豪迈奔放,那位主持板凳的艺人迅即抄起板凳,随着关键节拍用惊木狠狠地击打板凳,那令人惊诧的响声不谛于惊雷的轰鸣,紧接着是全体演奏人员齐声吼叫,那种视觉的听觉的双重冲击,委实是太震撼了,正所谓“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啊!啥叫酣畅淋漓?啥叫物我两忘?那情景,由不得观众不和演员一起群情激昂、遥相呼应。

    由此让人领悟到,艺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具有征服力的艺术,却必然是用心灵来演绎,必然是来自于生活最本源的鲜活着真性情的歌吟。据了解,萌生于西汉京师粮仓之地——华阴县卫峪乡双泉村一带的老腔,源于黄、渭、洛三河汇流于此,是西通长安的水陆码头,当年船夫与纤夫叩舷而歌,由一人喊号众人帮腔满河吼的号子渐变为说唱表演;以篙击船,则演变成后来的以惊木击板,天长日久,老腔就从这些艰难上行的船上开始回荡起来,码头的水运生活和当地文化习俗的交汇融合,形成了慷慨激昂的老腔。到了唐宋时期,老腔的说唱开始以皮影为载体,成为独立的板腔体戏曲剧种。

 

曾经在央视的演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wMTIyMA==.html

龙在天皮影俱乐部惊现“陕西老腔”!
龙在天皮影俱乐部惊现“陕西老腔”!
位于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陕西皮影厅”的陕西老腔正在上演,不亲临现场感觉不到那种震撼,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艺术!向艺人们致敬!

 

龙在天皮影俱乐部惊现“陕西老腔”!
北京龙在天皮影文化俱乐部参观的人们纷纷留言,支持皮影文化、支持传统文化!

龙在天皮影俱乐部惊现“陕西老腔”!
好多前来看皮影的观众非常高兴,纷纷称赞来龙在天皮影俱乐部,不但能看到皮影还能看这么古老的老腔艺术,真是太值了!


龙在天皮影俱乐部惊现“陕西老腔”!
大厅里的老北京民俗艺术同样打动观众的心。图为观众在老北京工艺“鼻烟壶”前驻足。

 

龙在天皮影俱乐部惊现“陕西老腔”!
老艺人对北京龙在天皮影俱乐部·博物馆皮影展版的介绍更是吸引观众的目光,让大家零距离的接触感受留传2000多年的皮影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