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江良个人业务自传:晒一晒这20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2012-03-29 22:16:48)
标签:

卢江良

经历

动态

娱乐

作家

编剧

编辑

教育

出版

知识分子

思想

文化

分类: 卢江良资料

    2011年9月,因为评正高职称(文学创作一级,通称国家一级作家)需要,写了下面这个业务自传。这个业务自传,概括了我这20年的足迹(重点是文学方面),现在将其晒出来,便于大家加深对我的了解。

——卢江良,2012.3.29

 

 

 

 

卢江良个人业务自传

 

 

19721120日出生于绍兴县富盛镇乌石村,从小学起成绩一直优秀,初中升高中,本村只考上两名考生,我是其中之一。在小学三年级起,我显现出了写作天赋,作文总被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1990125日,在绍兴县文联主办的《少年文艺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散文《误解》。

 

1991-1996年:练笔期

我真正视写作为事业,是在1991年下半年。那年,由于之前生过重伤寒,严重影响了我的学业,加上当时文科生限招,我校文科无人上线,我也落榜了。考虑到家境不好和对文学的热爱两个因素,我婉拒了家人要我复读的建议,开始了漫长的文学生涯。同年1020日,在《少年文学报》上发表了少儿小说《风波》。

高中毕业后,我先后在印染厂当水洗工、进城做室内装修工、在陶瓷厂任工艺配方员和去广州当仓库保管员,挣扎在生活的最底层,但从未放弃过成为作家的梦想,一边在河北文学院和鲁迅文学院函授文学创作,一边不管多苦多累坚持每夜阅读和写作,把写作当作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由于自己的勤奋练笔,在广州商店干活时,我在《少年文艺报》《百草园》《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了一些作品,被绍兴县文协吸收为会员。

为了让自己跟文学走得更近,第二年初我放弃商店主管的职务,去岭南美术出版社《今日装饰》编辑部应聘记者、编辑一职。很幸运,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以出色的文笔从数百名应聘者中胜出。

在《今日装饰》编辑部的一年多时间里,不仅扎实了我的文字功底,也使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高,若干作品在《文学港》《羊城晚报》等公开报刊发表,还获得了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文化发展部举办的’95文学创作竞赛三等奖等奖项。

199510月,《今日装饰》面临停办,我辞职返浙。同年12月,凭着自己写作实力,竞选进入杭州伯乐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专司希腊神话的改编和再创作,吸取外国文学名著宝贵的精神养料。

一年后,考虑到单位工作非常繁忙,根本无暇心爱的文学创作,跟自己当初的梦想相违背,便辞职回老家,在小镇上开办文印社,一边经营,一边潜心创作。

 

1997-2000年:发展期

19974月,坚持了四个月的文印社,因生意清淡难以为继,应绍兴县文联主席之邀,怀着对文学的无比热爱,担任即将成立的鲁迅文学院创编员。

在绍兴县文联的两年半里,我一边努力工作,几乎包揽了县文联全部的文字编辑工作,还经常去学校进行创作讲座;一边勤奋写作,在《文学报》《青年作家》《热风》《青年一代》《西湖》《野草》《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发表、转载了大量作品,先后被绍兴市作协和郑州小小说学会吸收为会员。

与此同时,还应邀兼任绍兴市文联《野草》杂志审读员和绍兴团市委《绍兴共青团报》副刊编辑。特别是兼任《绍兴共青团报》副刊编辑的四年期间,将原本作为报纸点缀的副刊办得有声有色,不仅培养和发现了很多有潜力的文学新人,同时获得了行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20001月,我从绍兴县文联辞职来到杭州,进入《中国商人》杂志社华东编辑部担任记者,专门从事以企业家为对象的报告文学写作。期间,采访撰写过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阿里巴巴网站创办人马云等商界大腕。同年,被杭州市作协吸收为会员。

 

2001-2006年:提升期

20009月,为给自己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我跳槽到浙江通策集团担任中华少年文学网站编辑,从事少年文学作品的审编工作。

在中华少年文学网站,我不再单纯为生存而写作,真正开始用自己的心灵来创作。我将创作定位为“凭着良知孤独写作,关注人性、关注命运、关注社会最底层”,使自己的作品对底层人群树立起了一种人性的、立体的人文关怀。

由于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变,在写作上有了更多收获。《中国作家》《当代》《上海文学》《江南》《小说月报》《短篇小说选刊》等刊频频发表或转载我的小说,并多次被《中国微型小说精选》《中国青春文学作品精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最具阅读价值短篇小说》《中国年度网络文学》等选本选用。

其中,短篇小说《在街上奔走喊冤》受到余华、余秋雨、王安忆、池莉等文坛大家的一致好评,在评审中均给予了最高分,而获得“贝塔斯曼杯”第三届全球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大赛优秀短篇小说奖;《狗小的自行车》登上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名列短篇小说组第四,使我成为该榜推出五年以来,第3个进入榜单的浙江作者。

我的小说集《狗小的自行车》,以拿版税形式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首印1万册,影响力渗透到了文坛各个角落;我的小小说、散文合集《最后一场马戏》,以拿以稿费形式由远方出版社推出,首印5千册;首部长篇小说《城市蚂蚁》选题,入选浙江省作协“2005年度浙江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工程”。

著名文学评论家张柠在《卢江良和他的乡村故事》一文中,曾这样评价道:“卢江良总是能够在乡村发现‘故事’。这是一种能力。当所有的写作者自以为了解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故事的时候,他们正在迷恋‘如何讲出来’这一点上。于是,写作就成了讲故事比赛。卢江良是一个发现者。他乐此不疲地注视着当代中国乡村的动静,并及时将它‘置顶’在杂乱的当代文化论坛中。”

与此同时,我的小说开始在其他领域被认可和推崇。《在街上奔走喊冤》被西安导演相中,改编成电视电影《喊冤》,在西安电视台播映;《狗小的自行车》被上海交通大学看好,改编成同名电视电影,通过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审核和立项。

鉴于这些收获,我分别被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浙江省作协吸纳为会员;连续5年被杭州市作协评为优秀作家;获杭州市文联“西湖”文学奖优秀创作奖(一等奖);当选为杭州市作协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成为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东南快报》推出“‘70后’作家实力排行榜”中,作为31位知名70年后作家之一,与戴来、卫慧、周洁茹、棉棉等一起,被列入该榜候选名单中;被绍兴县委、县政府授予绍兴县首届“十佳民间艺人”称号;被浙江省作协评为2005年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提名奖;被浙江省委宣传部和省人事厅评定为“文学创作二级”。

 

2007-2011年:巩固期

2007年开始,我的文学创作渐入顺境。特别是在2009年初,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华少年文学网站被迫停办,我离开了浙江通策集团。在这以后的日子里,我辗转于一些文化机构,虽然从事着策划和编辑工作,但把重心放在了文学创作上,使自己的创作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

在这5年里,我创作的近20篇中短篇小说,在《长城》《长江文艺》《清明》《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刊发表、转载,入选《中国年度短篇小说》《中国青春文学精选》《中国非主流小说精选》《新世纪获奖小说精品大系》《新世纪中国小说排行榜精选》等权威选本,并荣获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3次美国“PSI-新语丝”网络文学奖、2次浙江省作协“全国文学期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创作成果良好” 和阳光文学奖等奖项。

我的首部长篇小说《城市蚂蚁》,以拿稿费的形式,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首印3万册,率先以文学的形式,提出了“蚁族”这个概念,在打工读者群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杭州市文联牵头主办了研讨会,邀请省内数十位名家到场;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逃往天堂的孩子》选题,分别被列入“2007年度杭州市重点签约作品”和“2007年度浙江省现实主义文学精品工程”,目前已创作完成,以拿版税的式与中国长安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

根据我的短篇小说《狗小的自行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并召开研讨会,后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映,并一举夺得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第8届数字电影百合奖优秀儿童片奖、优秀导演奖、优秀女演员奖等3项大奖,受到社会各界的一片赞扬。我的另一部短篇小说《谁打瘸了村支书家的狗?》也与北京新锐导演李耀东签订合同,转让了影视改编权,目前正在筹拍中。

与此同时,我以拿稿费形式,分别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了小说集《送花的男孩》,首印8千册;由知识出版社出版随笔集《行走的写作者》,首印8千册;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根据《狗小的自行车》电影剧本改编的同名少年励志小说,首印1万册,随书附送由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电影光盘。

黄亚洲、王旭烽、盛子潮、陈村、张柠、李大鹏、李亦中、梁山、邵奇等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导演、影评家对我的小说进行了较高的评介,陈村说:“我读卢江良作品,自《在街上奔走喊冤》起。多年来,他面对现实,深切关怀笔下的小人物的命运。他的小说好读,耐读,不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憔悴,这很难得。”张柠则认为:“卢江良将当代农民生活的荒诞性,揭示得淋漓尽致。我不愿意用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乡土小说’来命名,我宁愿说它是一个‘奇迹’。”

在创作之余,我也不忘发掘文学新人,先后与人合资创办了21世纪新锐作家网站和21世纪少年作家网站两家纯公益性文学网站,邀请当前国内文坛名家和实力作家担任顾问或编委,并出资举办过多次全国性文学征文活动,目前两家网站在文坛均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我先后主编了《新世纪作家博文精选》(大众文艺出版社,2008)、《中国新势力少年作家作品选》(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21世纪新锐作家网站“我的母亲”征文精选》(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等图书,培养和推出了一大批少年和青年作家。

 

我取得的这些业绩,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京华时报》《新民晚报》《新闻午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杭州日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南宁晚报》《绍兴县报》和杭州市电视台、绍兴市电视台、绍兴县电视台以及新浪、新华网、网易、腾讯、天涯等国内上百家媒体,以专题、简讯、评论和访谈等各种形式,纷纷对我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同时,我的成绩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连续9年被杭州市作协评为优秀作家;被杭州市文联录入首批青年文艺人才库;相继为中国作协、中国编辑学会吸纳为会员;当选为浙江省第七届作代会代表、杭州市作协第八届委员、浙江省知联会第二届理事、九三学社杭州市文体委委员和成为2007年度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2007年度杭州市文联签约作家、浙江省知联会专家志愿服务团成员等。

20119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