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uh1111
yuh111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6
  • 关注人气:3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波:袁世凯的“崇俭令”

(2015-05-26 08:57:30)
标签:

崇俭

消费

公款

分类: 【读书笔记】

    生活于明末的人们不但喜欢物质享受,而且还自有一套惊世骇俗的理论。

 

 

               袁世凯的“崇俭令”

 

 

                         文/黄波

 

 

    1912年5月,民国肇建未久,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发布了一道命令: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豪宗富室,通都雄埠,提倡奢费,有如不及。尚朴素者,多为人嗤。……一宴会之值,而至万千,一馈送之价,而糜累亿。弊风所煽,仿效恐后。为此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官绅商富,国民之望,尤宜倡导朴素,化及全国。”

 

    民国初建,百废待兴,在这个时候政府发布一道崇俭令,可见当时社会追求奢华的风气相当严重。

 

    崇俭令有无效果?大概也是有的。不久《申报》就刊发报道指出:“近日商界市面大形萧条,即奢侈消费的营业额实际亦较去年减少。”但是这样一个后果,对社会来说,究竟利多还是弊多,其实一言难尽。

 

    这就要说到消费、经济、道德这三者的联系了。把消费与道德扯到一起,的确是中国的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类似名言警句,国人也大多耳熟能详。尽管从逻辑上说,在成与勤、败与奢之间画上等号有明显的破绽,因为成与勤、败与奢之间存在的只是或然性关系,然而却很少有人愿意去道破。更不用说为奢侈辩护了。

 

    到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明末,情况才有了根本改观。在道德家眼里,明末江南一带的世风是要让人大皱眉头的。明人笔记中记录了江南地区的一次寻常宴会,“上下千百人,一时云集,真可谓酒池肉林、饮食如流者也”,时值酷暑,海味山珍顷刻变味,“随即弃之,至于狗彘不食”。这还不是豪富之家,但其奢华已经足以让人咋舌。

 

    有意思的是,生活于明末的人们不但喜欢物质享受,而且还自有一套惊世骇俗的理论。当时不少文人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江南民风奢侈经济为什么却十分繁荣?他们的答案是,“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何以如此?“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大势则不然”。现在看来这里讨论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不消费则财富不流通,经济如何活跃?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节俭的价值,正如明人所言,“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可如果是袁世凯这样秉国政的角色,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能不能止于一人或者一家?

 

    在任何时代倡导俭朴都不乏积极的意义,但若针对公务人员则靶点更准。因其消耗的是公帑,必须锱铢必较。再者,遏制奢侈的公务消费关键还在于预算约束。

 

    这些道理袁世凯哪会不清楚?一言以蔽之,这道崇俭令不过是官场上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具文”,言者姑妄言之,听者也姑妄听之而已。

 

 

 

     ·坐看云起·   

 

    黄波 湖北宜都人,现供职于《南方都市报》。

 

    http://cjrb.cjn.cn/html/2015-05/26/content_544505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