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uh1111
yuh111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6
  • 关注人气:3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侯虹斌: 匈奴与大汉是如何撕破脸的

(2015-01-06 09:49:59)
标签:

汉史

分类: 【读书笔记】

 

 

   虽然大汉开启战端,最后把匈奴打垮、拖死了,可是,自己也竭尽民财,伤痕累累。

 

 

        匈奴与大汉是如何撕破脸的

 

 

                  侯虹斌/文

 

 

    汉武帝多次劳民伤财地与匈奴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到底是对还是错?虽说千秋功过,任人评说,然而过了两千个春秋了,是功是过,后人还是难以达成一致的认识。你要问我,我也茫然。

 

    茫然的不只是我,还有当时大汉的一众君臣。旁边住着一位无法搬家又孔武有力的恶邻,天天勒索你敲诈你,打又不一定打得过,不打又咽不下这口气。这个困惑,在汉高祖、文帝等时候就一直存在了,只不过,他们把这口气按捺下去了,采用和亲,暂时维持了和平。

 

    武帝开始也是用和亲的办法来解决的,和亲与设市的结果是,匈奴人都亲汉,“往来长城下”。但汉武帝也很苦恼。因为他把宗室女子送给单于,又送了大量的金钱,而单于却很傲慢,经常举兵侵略边境,还烧杀抢掠,让他很难堪。

 

    机会来了。在和亲的第二年,雁门马邑豪聂壹借着王恢上书,说有办法对付匈奴。虽然有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大臣表示反对,但大行令王恢自信满满地说:“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必不留行矣。”这话肯定更对汉武帝的胃口。遂开始部署对匈奴的进攻了。也就是说,之前几十年来表面维持着的和平局面,由汉这方面带头撕破了。

 

    这个由王恢等谋划的计策是这样的:聂壹作为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他有办法把马邑的令丞都杀掉,让马邑投降,尽取财物。军臣单于听信了。聂壹便把死罪囚斩首,把他们的头悬挂在马邑城下,假装是马邑长吏已死,让人请单于速来。军臣单于于是带领十万军队进入武州塞。

 

    此时,汉伏兵三十余万,藏在马邑旁边的稻谷中。军臣单于到了汉塞之后,离马邑还有一百余里,发现牲畜遍野却无人看守,觉得不对劲,就把旁边的一亭(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给攻下来。当时的雁门尉史因为要巡查,负责保卫这座亭,单于抓了他本来是想杀了他的。尉史知道汉朝的计划,都告诉了单于。军臣单于大吃一惊,赶紧引兵回去。逃出来的时候还在叹息:“我得到尉史,是上天想要告知我啊。”他把尉史封为天王。

 

    匈奴军队全身而返,而汉朝的三十万大军灰溜溜地回去了。

 

    其实,在安排中负责追击匈奴辎重部队的王恢、李息,已经看见了单于的军队,却任由单于从身边经过。汉武帝不能原谅王恢,以恢“逗桡”,当斩。换了我,我也觉得王恢极为不靠谱。十万人啊,跑也要跑几个时辰吧?王恢一直忍啊忍啊,却没有出击,也没有采取别的措施。他的理由是,原计划我只是打单于的辎重部队,可那是主力大部队,我只有三万人,打不赢他们啊。

 

    尽管王恢后面还有一句,“固知还而斩,然完陛下士三万人”,也很难减轻罪责。打仗总是要牺牲的,作为一个力排众议制订战争计划的主战派,自己到了战场上反而因为怕牺牲而退缩,说给谁听呢?

 

    王恢下狱之后,虽然通过行贿请太后向武帝说情,但武帝说:“不杀了王恢,没有办法向天下人交待。”王恢只能自杀了。

 

    你主动向恶霸挑衅,把人惹毛了自己撒腿就跑,人家能饶你吗?从此以后,匈奴不再和亲了,更加肆无忌惮地进攻汉朝边境,抢掠财物。而武帝也开始了历时44年的反击匈奴战。

 

    我一直怀疑,所谓匈奴的“巨大军事威胁”是掺了不少水分的。没有证据显示匈奴对汉朝主动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一直都仅是在边境骚扰和抢劫;但骚扰和抢劫,就是他们的民族性,与汉朝的关系是否和谐关系不大。虽然大汉开启战端,最后把匈奴打垮、拖死了,可是,自己也竭尽民财,伤痕累累。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很难一概而论。

 

    难怪王小波说了,明辨是非是世上最难的事。

 

 

 

 

  ·以史为剑·

 

  侯虹斌 作家,媒体人。著有历史长篇小说《长信宫词》等。

 

  http://cjrb.cjn.cn/html/2015-01/06/content_540659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