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uh1111
yuh111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6
  • 关注人气:3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宗子:堂吉诃德与刍狗

(2014-11-11 09:21:55)
标签:

文化

历史

分类: 【读书笔记】

 下完棋,棋子入盒,最有权势的后,价值最小的兵,就都是一枚棋子而已。

 

 

        堂吉诃德与刍狗

 

 

         张宗子/文

 

 

 《堂吉诃德》第二部第12章,两位主人公有一段关于演戏的对话。堂吉诃德说:“在戏剧里,这个人演妓院老板,那个人演骗子,这个人演商人,那个人演士兵,有人演聪明的笨蛋,有人演愚蠢的情人。可是戏演完后,脱下戏装,大家都是演员而已。” “戏剧和现实一样。这个世上,有人当皇帝,有人做主教,一句话,各种各样的人物充斥着这部戏。不过,大幕落下之时,就是人生结束之日。死亡将剥掉把人们分为不同等级的外衣,到了坟墓里,大家就都一样了。”

 

 桑丘说:“这类比喻我已经听过多次,譬如说人生像一盘棋。下棋的时候,每个棋子角色不同。可是下完棋,所有棋子都混在一起,装进口袋,就像人死了埋进坟墓一样。”

 

 读这段对话,使我想起老子的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一词已经进入英语,译作“草狗”(Straw Dogs)——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萨姆·佩金帕1971年的同名电影,使这个词迅速流行开来。在影片里,草狗有微贱和行尸走肉的意思,近似“草民”而意思更深一层,相当于“苟活的草民”,“浑浑噩噩的草民”。魏源解释刍狗说:“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英语大约取意于此。

 

 《老子》的注释是先秦经典中最复杂的,刍狗这一段自不例外,关键的分歧在“不仁”的“仁”字。仁者爱人,仁的本意是“亲爱”。但老子的话,如果解释“仁”为“仁爱”,含义就单薄了。苏辙《道德真经注》释“仁”为不偏私,虽非创见,却是最准确的。我看过几种英译本,采纳的是他的注解。苏辙说:“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万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譬如结刍以为狗,设之于祭祀,尽饰以奉之,夫岂爱之,时适然也。既事而弃之,行者践之,夫岂恶之,亦适然也。圣人之于民亦然,特无以害之,则民全其性,死生得丧,吾无与焉。虽未尝仁之,而仁亦大矣。”大意说,天地对于万物,生老病死任其自然,不加干涉,虽然并未施以仁爱,体现的正是大仁大爱。

 

 顾颉刚《浪口村随笔》说:“夫万物当春而荣,当秋而杀,而不任其常荣,此天地之不仁也。百姓得其时则富贵,不得其时则贫贱,而不任其常富贵,此圣人之不仁也。”又说:“重自然之变化,轻人为之矫揉,诚道家之中心思想。”

 

 苏辙说大仁,顾颉刚说不仁,意思一样:重自然,轻人为。

 

 注老子最有名的王弼,此处却犯了一个错误,他以为刍狗是两种动物,因此发挥道:“天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顾颉刚因此猜测说,王弼不知道刍狗即草狗,估计到晋朝时,已经没有刍狗之祭了。

 

 这个猜测恐怕大胆了些,唐人刘禹锡的《汉寿城春望》诗中有一句:“田中牧竖烧刍狗”——牧童在田间烧草狗。假如是实写,那么,用草狗祭祀的习俗在唐朝依然存在。

 

 庄子《天运》篇很生动地描写了刍狗在祭祀前后的身份变化:“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將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大概是想说,用过的刍狗,想重温祭祀前的荣华之梦,恐怕是不可能的吧。

 

 “以万物为刍狗”,老子要说的,实际上就是桑丘所说的:下棋之时,有王后、骑士、主教之分;下完棋,棋子入盒,最有权势的后,价值最小的兵,就都是一枚棋子而已。

 

 这就是天地的仁,也是天地的不仁。

 

 

 

 

  ·书香漫漫·  

 

 张宗子 旅美作家,现住纽约。著有《空杯》、《书时光》等。

 

http://cjrb.cjn.cn/html/2014-11/11/content_538750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