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游西安记 泡馍之城邂逅“春发生”老号
标签:
羊血葫芦头泡馍白肠孙思邈西安 |
分类: 旅途美食记 |
提起“葫芦头泡馍”,作为老陕,尤其西安市民,几乎是无人不知。 “葫芦头泡馍”,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西安葫芦头泡馍馆很多,尤以“春发生”饭店为正宗。它味醇汤浓、鲜香可口,馍筋肉嫩,肥而不腻,名闻遐迩。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历史悠久。最早为唐代京城美食,至今仍是西安城内有名的风味食品。早在唐代,京城长安(今西安市)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出售,是用猪肠肚做的,食者寥寥无几。相传,祖籍陕西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他的医学造诣很高,并对饮食医疗很有研究,其中的《千金食治》就是他的食疗专著。一天,他在京都长安一家专卖猪杂碎的小店里偶吃“煎白肠”,端起碗刚吃几口,便觉得有一股骚腥味直冲鼻端,嘴里油腻腻的,很不是滋味,问及店主,才知是制作无方。孙思邈向店主说道:“肠属金,金生水,故有降火、治消渴之功。肚属土,居中,为补中益气、养身之本。物虽好,但调制不当,也是枉然矣”。于是,他从随身携带的药葫芦里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汉阴椒等芳香健胃且能解腥去腻之药物,连同药葫芦一起赠给店主。店主将这些香料药物放入锅中,果然香气四溢,其味大增。这家小店从此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店家不忘医圣指点之恩,将药葫芦悬挂门首,并将所卖“煎白肠”改名为“葫芦头”。
熬汤是将猪骨洗净、砸断,配肥母鸡下汤锅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直熬成乳白色。
泡馍是由食客将馍掰成箸头大小块放入碗内,然后由厨师将切成坡刀形的肠肚泡三、四次,使热汤渗透馍块,然后再加少量熟油、调料水、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适量沸汤即成。进食时,佐以糖蒜、泡菜,更是清爽利口,使人食欲大增。
如今,葫芦头泡馍已由单一的品种发展到海参葫芦头、鱿鱼葫芦头、鸡片葫芦头、大肉葫芦头四种。最近又新研制出了砂锅葫芦头、火锅葫芦头,形成了一套葫芦头系列品种。
水盆大肉听着名字很诱人也要了一份尝尝,
记得很多年前去西安的时候在小店里吃过味道的记忆已经模糊了。
这是西安特有的夏令小吃,以猪肉为主料,用水盆锅烹制而成。油大、肉肥、汤烫。 肉嫩汤鲜、滋味醇厚,食后有清凉之感,为消夏祛暑的可口美味。
吃法有两种:
一是食时配白吉馍佐餐;
二是将坨坨馍掰碎放在碗里与水盆大肉一起吃。
地道的辣子蒜羊血讲究用上好辣椒碾面,上好清油烧红,泼出够香的油泼辣子;用新大蒜捣碎成蒜泥;羊血块则要在高汤(一般是牛骨头汤)中煮沸,盛入碗中,调料就是加辣椒油和大蒜泥,再适当调点盐、酱油、醋,撒些香菜末、葱末就行了。辣椒油和大蒜泥则是越多越好,这样才够味,才能很好的调和羊血的味道。做好端上来时,但见满碗皆红,鲜红的辣椒油涂满黑红的羊血,椒辣与蒜辣扑鼻。羊血鲜嫩,汤味则讲究辣、呛、咸,花椒、小茴香味扑鼻。一般还有老豆腐煮在锅里,会搭配几块豆腐在羊血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