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瞭望》评论:别让公信力与路面一起塌陷

(2014-09-27 11:18:17)
标签:

塌陷

西三环

路面

公信力

郑州

分类: 评论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30669.gif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4年39期   9月30日出版
文/李松
    13塌、14塌……新修的郑州西三环,半年内连续多次塌陷,引来舆论一片哗然。9月22日报道中,现场勘察专家直言:“离15塌不远了!”
    一语成谶。9月23日,中原路与西三环交叉口正中间又发生塌陷,这是半年来的第15次,一个月来的第5次。此路塌陷得如此干脆、密集和执著,似乎在证明这样一个事实:这项“豆腐渣”工程,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作为城市主干道,西三环堪称郑州市区交通“大动脉”,是不少人上下班、物流运输的必经之地。此路连续发生塌陷,不仅对城市居民生活、城市的形象造成影响,也严重威胁着公众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路面塌陷造成人员伤亡并不鲜见。郑州西三环连续塌陷,当地政府已于9月初成立调查组,启动问责机制,且就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9月25日,调查组通报郑州西三环道路路面塌陷情况,表示“道路老旧、积水顺地下管线和管井下渗侵蚀路基、施工扰动土体等是塌陷原因。”但对责任认定和追究,却只字未提。
    道路塌陷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了设计、工程质量监管等还存在不少漏洞。从媒体跟踪报道来看,郑州西三环演绎“塌陷连续剧”,显然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事故处理存在敷衍、拖沓作风不无关系。比如,路面塌陷后仅回填了事,漠视专家意见,甚至有专家想仔细查勘塌陷详情,有关单位却匆匆将洞口填上,而政府官员的“重视”,也仅停留于震怒拍桌子状态。
    如果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道路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郑州西三环,目前塌陷的已不仅仅是路面,还有当地政府的公信力。
    据舆论反映,公众对郑州官方目前的调查结论普遍不“买账”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质疑调查组构成人员为相关单位自己请的专家。有内部人士透露,“政府一直说要独立调查,可最后落实中好像总是变样走形。”这   种“自扫门前雪”式的调查,不仅使调查结论缺乏公信力,更有可能让调查不了了之。
    可见,当前最要紧的,或许是将该路段全面、彻底封闭,将其改造成“路坚强”再行通车,不能非得等到有人为此付出生命代价。
    与此同时,与利益攸关方无瓜葛的第三方调查,应尽快介入查明真相,进行责任主体的划分,并跟进问责。尤其要回溯道路施工环节,查清有没有偷工减料、工程监管“睁眼闭眼”等腐败问题,让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切实“落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