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北京

(2014-01-28 14:27:21)
标签:

在北京

恐惧感

偌大

脉搏

这是

文化

分类: 散文

选自李松散文集《一个人在路上》(2013年,华夏出版社) 当当淘宝等网站及全国书店热销

文/李松

   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离开了云南那座繁华而美丽的小城蒙自,简单的行囊里背着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诗集,在友人的祝福中用两个月时间单骑自行车横穿整个中国大地,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京城有长城、故宫、圆明园……这些对于喜欢文学创作的我来说,其中沉积着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前都在书上、电视上一次又一次地拔动着我每根过于敏感的神经。
    然而,刚到北京的我,面对偌大的北京,却无法找到北京。北京很大,宽阔的大街上到处人海茫茫,我不认识谁,谁也不认识我。我像一片漂泊的浮萍,四处乱撞,最后终于在京城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暂借住进他姐姐闲置多年的一套房子里。这房子坐落的小区位于清华附近,有“富人区”之称,是个有钱人聚集地。我住的房子有四十来平方米,若租住,每月至少一千五六百元的租金,我是绝对租不起的。我由此产生一种困惑,我究竟在哪里?这肯定不是在家里,这是我以前朝思暮想的北京么?以前我读过许多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北京作家写的,我甚至有这种感觉,北京天经地义是个出产作家的地方。我有个文友马应民很崇拜沈从文,他多次郑重其事地在我面前说,老沈当年就是从湘西的山沟里跑到北京,穷困潦倒得没衣服穿,大冬天不得不被困在旅馆里,用被子裹着身子以写作赚取稿费度日,最后竟成了一代文学大师……我没考证过他的话,这却更坚定了我到北京的想法,北京也在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诱惑着我。但我清楚,北京决不容纳庸才,在到北京之前,我必须首先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优秀!因此,我在云南那座小城郊区的一所大学里,一边感受着生活的乐趣,聆听大自然的声息,一边又心境坦然地让社会和现实把我薰陶成一部繁忙、疲惫、压抑或一部疯狂的机器,我拼命地工作,勤奋创作,先后在国内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六百余篇,出版了两部诗集,二十五岁那年加入了云南省作家协会。尽管命运对我有些偏爱,但这是我多年来付出心血与汗水的全部收成。我知道世俗的诱惑能轻而易举地使在商海中沉浮的男人和那些靠化妆品延续青春与美丽的女人逐日迷失了本性,陷入无止境的名利角逐,然而这就是社会现实,现实只承认勇者和赢家,绝不会怜悯弱者和输家。既然我选择了文学,就得到更有利于发展的地方去,在那所偏僻的大学,我将永远无法接近真正的文学女神。我得走出去,得去漂泊,我终于一咬牙,辞去公职,来到了北京。
    我一直向往着的北京,在我的大脑中,始终是文化的北京,而排斥着政治、工业、社会的北京。现在,我置身于北京的怀抱,走上大街,看着匆匆来往的人们表情麻木,都在为前程奔波,为生计忙碌,尽管宽阔的大街和美丽的霓虹灯,高耸的大楼和精致的别墅、花坛和林荫道,这一切都在我面前尽显北京的繁华,但我还是茫然了,这是我心中的北京么?在我的想象中,北京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到处有围坐着的一圈圈高谈阔论的文人,然而我想错了,京城处处透出的是更加博大精深的内容,这让我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刚到北京,我无法找到北京。在云南那所偏僻的大学里,我从电视上、报纸上,了解北京每天发生的最新消息,而我现在身处北京,却反而找不到北京了。我只有每天写作写累了,才走下五楼,到“富人区”附近的报摊上买一份报纸,一边喝着可乐一边从上面捕捉一丝北京的气息,或是找机会结识那些操着一口卷舌京腔说话如竹筒倒豆子般的北京人,与他们套近乎,触摸到一丝北京激烈跳动的脉搏。
    我在困惑和茫然中寻找北京,尽管好苦好累,但我已在流浪,并且注定无法返航,就只有以梦为翼,选择飞翔!在北京,我是否能最终寻找到北京而融入其中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远逝的诗意
后一篇:客居五道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