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评论:防控禽流感“后续风险”

标签:
能力产品销售消费市场税收程度 |
分类: 深度调查 |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30669.gif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H7N9禽流感疫情使中国家禽养殖业接连受挫,冲击还在继续。
4月6日起,上海、南京和苏州等地已全面停止活禽交易,并关闭所有活禽交易市场。由于公众对禽流感存在担忧,导致鸡肉消费量大幅下降,鸡肉零售量下滑,同时出口量也在下降。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初步测算,截至4月15日,肉鸡鸡苗直接损失超过37亿元,活鸡及鸡肉产品销售损失超过130亿元。
禽流感疫情还对上下游产业链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养殖户“鸡飞蛋打”,导致有些地方上游鸡苗的订货养殖户越来越少,价格下滑。还有部分订单出现退订,退回的鸡苗,养殖户唯有低价抛售。
饲料业受到禽类消费市场的影响也极大。根据中国饲料协会统计,目前家禽饲料原料市场,豆粕价格已由每吨2560元下跌到2200元左右,每吨下跌幅度达14%。玉米价格每吨下跌100元左右。
处于家禽产业链下游的鸭、鹅副产品羽绒,近期也出现了原毛紧缺的信号。
可以预见的是,等需求逐步恢复,家禽产量又处在较低水平,市场必将会出现鸡苗供不应求、家禽价格飞涨的情况。
因此,政府有必要充分估足禽流感的后续风险,未雨绸缪地开展工作,以便疫情过后尽快恢复家禽养殖业,衔接起产业链中的这个关键环节。
需要警醒的是,当前应严格限定疫点、疫区的范围,只能关闭疫点、疫区内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交易市场,只能扑杀疫点、疫区的染疫和易感染动物,不能随意扩大扑杀范围。这有助于将风险监管聚焦于最有可能发生问题的区域和对象,有助于将对禽业的不利影响削减至最小程度。
同时,要对家禽养殖遭受冲击的行业以及农民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对按要求强制扑杀的家禽,应由各级财政给予经济补偿;对因暂停活禽交易造成的损失,应予以适当的行政补偿;适当降低家禽养殖遭受巨大冲击行业的税收。另外,政府应动用一定财政收购活禽,在降低疫区养殖户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为疫情之后恢复市场进行活禽储备。
最后,政府应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禽流感防疫课题专项攻关,对公众关注的问题给予及时权威回应,使传媒和公众能更为科学、理性地认知禽流感。这对尽快恢复消费者的市场信心也至关重要。
从长久之道来看,政府更有必要探索家禽保险办法,增强养殖户保险意识;进一步通过提高家禽品种优良化、防疫制度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和粪污处理无害化“五化”水平,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