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瞭望》评论:治理“懒政”须长效机制

(2013-02-23 11:35:42)
分类: 评论

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30669.gif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3年第8期  2月25日出版  总第1511期

 

文/李松

 

据报道,今年春节前后,一些地方的公务人员上班打游戏、睡觉、看视频电影、“泡”娱乐场所等“懒政”现象,被媒体曝光,媒体还曝出部分基层政府机关节后首日“铁将军把门”。比如国务院规定春节放假7天,而湖南娄底市房地产管理局则张榜规定放假10天。

近年来,在各地一系列“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不作为”即“懒政”类型的案件,占了相当比例。

可见,“懒政”由来已久。大张旗鼓整治“懒政”,湖南也非先例。此前,黑龙江省牡丹江的“问责风暴”,江西省景德镇以“跌面子”、“丢帽子”等方式惩戒“懒庸干部”,已有报道。

无庸置疑,“懒政”是公务员对责任的亵渎,耽误的是一方发展,辜负的是人民的希望和期待,对其危害绝不可小觑。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相比,“懒政”在中西部欠发达省市更为严重,且越往基层越突出。

探究“懒政”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提拔程序竞争短缺。公务员竞争择优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缺乏公开透明清晰的选拔任用标准,未能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致使机关人浮于事;二是考核短腿。现行公务员考核往往集中在年终本人述职上,群众评价比重很低,以致公务员只要应付好上级,就能轻易蒙混过关;三是问责短路。对于公务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行为,缺乏有效社会监督,尚未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

中国正处在重要发展关口,形势日新月异、机遇稍纵即逝,容不得“懒政”存在。“懒政”的存在,有能力问题,更是作风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这为根治“懒政”弊病指明了方向。

治理“懒政”须长效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公务员退出机制,通过竞争考核,坚决把不合格公务员及时淘汰出公务员队伍,努力建设一支能吃苦、讲奉献、敢担当、有作为的公务员队伍。同时,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根治“懒政”的良药。因为对公务员“懒政”,作为服务对象的群众最能亲身体会,也最有资格评判。

最后,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开放媒体进行有效监督。只有建立长效机制,用规章和制度来杜绝“懒政”,让警钟长鸣,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务员“懒政”之气,助长勤政作风。

 

转载于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23/c_12437936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