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30669.gif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3年第1期
1月21日出版
总第1507期
网络维权或作为法律途径维权的补充,或作为单独采取的维权手段,其目的是要引起媒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争取同情和支持。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松
1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京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其中采用了天涯社区舆情研究部门撰写的《2012年网络维权舆情事件社会心态分析报告》。
“报告对2012年前三季度天涯社区舆情日报中带有地域属性的914条网络维权类帖文进行归类和总结,探究不同网络维权舆情事件发生的社会心态根源。”天涯社区舆情分析部舆情分析师刘燕荣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报告指出,914个网络维权帖文的事件爆发地涉及中国23个省市、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广东、长三角地区,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网络维权事件高发。作为中国人口大省的山东、河南,其发生网络维权事件的数量,位居于网络维权事件发生地域前列。”刘燕荣说。
“网络维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维权形式,它或作为法律途径维权的补充,或作为单独采取的维权手段,其目的是要引起媒体、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关注,争取同情和支持。”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王俊秀副研究员认为。
目前,天涯社区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是华语圈重要网络事件聚焦地,也是国内极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虚拟社区和大型网络社交平台。
民生类网络维权数量位居第一
“新媒体的发展,一方面是让人们更方便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是为民众提供了表达诉求、发泄情绪、抒发观点、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在王俊秀看来,“网络维权属于后一种形式。”
王俊秀认为,因为网络维权形式经济、便捷,采用的人比较多。“有时这种形式还可联络、团结一些有相同遭遇的人,获得有经验人的帮助和支持。”
从报告披露情况来看,2012年网络维权事件涉及社会生活各个主要领域,以占全部网络维权事件总量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社会民生、涉法涉警、企业纠纷、反腐倡廉、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灾害事故等等。
报告指出,社会民生类网络维权事件数量为336起,占样本总量的36.76%;涉法涉警类网络维权事件占样本总量的13.35%;企业纠纷类舆情事件占样本总量的12.80%。其余反腐倡廉、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灾害事故分别占样本总量12.58%、10.50%、7.55%、6.46%。
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网络维权事件中,社会民生类网络维权事件占据了全部网络维权事件的1/3以上,位居第一。其中,强征强拆事件275起,占社会民生类网络维权事件的81.85%,占全部网络维权事件的30.09%。
“由强征强拆引发的网络维权事件,成为了社会民生类网络维权的主要内容,也是所有网络维权事件中的重头。”刘燕荣说。
“根据对天涯社区的强征强拆事件分析,发现强征强拆事件有以下明显特点。”刘燕荣分析,“一是地方政府过多地介入到强征强拆事件中。在275起强征强拆事件中,有80%的强征强拆事件有‘官方’参与其中。”
“二是强征强拆手段的‘暴力化’与‘流氓化’。近年来的强征、强拆已经发展成采用恐吓等‘暴力化’手段和勒令家庭子女退学等‘流氓化’倾向。”刘燕荣说,“这种行为在‘新拆迁条例’实施后,依然没得到有效遏制。”
“舆论对强征强拆事件都会表现出强烈的‘愤怒’,这一特点也是民生类舆情事件的共同特点。”刘燕荣说,“当暴力化的强征强拆逼向弱势阶层时,社会舆论会出现整体性反弹,表现出一种愤怒的情绪。”
劳资纠纷呈现复杂状态
近几年来,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劳资纠纷呈现复杂状态,问题较为突出。由此引起的罢工、停运事件也逐渐增多。
“工厂、企业拖欠工资,非法侵害职工合法权益成为企业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职工反映问题无门极易引发群体事件。”天涯社区舆情分析部舆情分析师卢永春说。
报告指出,企业纠纷类网络维权事件共涉及27个省市,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四川、浙江排名前5位。2012年网络维权事件中,企业纠纷类网络维权事件数量为117起,占2012年网络维权事件的12.80%。
“在117起企业纠纷类网络维权事件中,受害主体多为普通雇员、教师、农民工等中低收入阶层。”卢永春认为,“这一阶层恰恰又是网络用户的主要人群,容易受到网络关注。”
“目前以劳资纠纷为主的这一类舆情事件,具有以下特点。”卢永春分析说,“一是从受害人群来看,具有集体性特点,即用人单位拖欠、克扣、截留劳动者工资面向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例。二是网络舆情事件爆发时间集中,在节假日、暑假,特别是年末与春节,集中爆发的讨薪等舆情事件较为密集。三是解决纠纷的平和的协商方式因作用有限使用不多,更多采取较为激烈的方式。”
网上舆情折射反腐任重道远
2012年,“表哥”、“房叔”等网络反腐事件,向人们展示了网络在反腐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网络监督因成本低、透明性、隐匿性、全民参与等特性,近年来逐渐成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利器。”天涯社区舆情分析部舆情分析师段金志分析认为。
报告指出,2012年网络维权事件中,反腐倡廉类网络维权事件占2012年网络维权事件的12.58%。反腐倡廉类网络维权事件共涉及27个省市,其中广东、四川、湖南、江苏、山东排名前5位。
段金志认为,在网络社会,目前存在着仇官、仇警、仇富心理,其中尤以仇官心理最强。
在王俊秀看来,所谓的“仇官”表述不是很准确,因为如果真的存在普遍的“仇官”现象的话,应该是针对所有官员群体的,而网络上同样也有受网民追捧的“官员明星”。如果要说有“仇官”心理存在的话,网民是有明确指向的,就是腐败的官员和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这样的官员,容易导致网民对官员不满的泛化。
多种措施消弭社会矛盾
多位受访者表示,网络维权的兴起,加速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反映出的社会矛盾,政府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化解。
首先,关注征地拆迁事件的新动向。天涯社区舆情分析部舆情分析师祁祎博说,近年来房产商的施工人员、政府、警察与被征地者的正面冲突事件持续增多,有些强征强拆事件引发了大范围的群体抗议。
“在征地、拆迁中,政府、企业和警察等单位应事先做好拆迁预案,谈判过程中能够平等协商,切实不损害被拆迁者的利益。”祁祎博建议,“在拆迁引发的事件发生后能够保证信息公开,坦诚沟通,依法合理解决问题,以赢取民众的信任。”
其次,慎用警力,多用对话、协调的形式处置维权事件。
祁祎博建议,“司法机关和城管等部门应该主动发现舆情,化解舆情,积极稳妥地利用论坛、微博进行官方发声,抢占舆论主导权,把握舆情黄金四小时,避免谣言和猜忌的二次危害。建立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表态,组织实事求是的真相调查,快速妥当给出处理、判决结果。”
第三,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发挥好网络反腐的辅助功能。近年来,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逐步形成了有效合力,为推动廉政建设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网络反腐虽然量大,但成功率并不高。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与体制内的监督力量进行有效对接。”天涯社区舆情分析部舆情分析师刘璇说,“网络反腐提供的是线索和舆论压力,最终仍然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强力介入,才能进一步查清事实,追究责任。”
“权力机构的主动性和作用效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媒体反腐的效果。”刘璇说,“决策者应尊重理性民意,寻找一条共同解决困难、问题和矛盾的出路。政府在每一个重大决策时都应充分地考虑民众利益,了解不同利益诉求必须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这是必须的决策程序。”
最后,政府应对及时透明能,有效化解灾害事故舆情危机。段金志说,政府在面对突发舆情时,不仅要及时辟谣,更要用最直接、最快速的手段公开真相。“唯有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民众,才能赢得民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