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鲁的户外活动丰富多彩,对于热爱自然和户外的人非常有吸引力。这里的户外活动分等级,难度最高的应该是高端洞穴探险,其次是登顶和上刀山,再次是探蝙蝠洞。户外探险之余,晚上还有夜游项目,探索热带雨林,见识夜晚动物间的生杀予夺。
刚到姆鲁,就远远地看见洗浴间外面的水沟里飞舞的红颈鸟翼蝶,翠绿的斑纹非常显眼,可是甫一靠近,鸟翼蝶就扑闪着消失不见。我本将心向鸟翼,奈何鸟翼照沟渠!在刀山的五号营地,晚餐时我在厨房看见一只翠绿色的蝴蝶,非常漂亮。而姆鲁的灰蝶也很奇特,它们的脸上似乎都有个面罩般的勾状物,不知何用。
第二晚,我参加了夜游项目。晚上七点半,在向导的带领下去栈道的环路探险。在Trusmadi走夜路和在神山白天穿越雨林锻炼了我,我在热带雨林中也更加胆大。何况,婆罗洲没有什么大型动物,马来西亚的景点管理成熟,又有向导和六七个人一起夜游,安全得很。我们沿着主干道,然后向右走环路,大部分道路都是栈道,距离地面和旁边的树木有一段距离,更多了一层保护。雨林中每晚都有不少人夜游,我们跟着向导在雨林中见到了不少好东西。
是栈道木栏杆上就时常爬动着一种黑白相间的蠕虫,身长5厘米,身上滑溜溜的,头呈锤形,被同时参加夜游和探洞项目的那位长得像小李子的荷兰哥们称为“hammerhead
worm”(笄蛭涡虫)。砖红厚甲马陆也挪动着数不清的小脚在上面爬行,这种马陆颜值比较高,但是后来我们看见两只马陆面对面抱在一起,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雨林的树叶上有许多昆虫,最常见的是各种各样的竹节虫,其中最多的是身上长刺、深褐色、体型壮硕的竹节虫,有几种背后有白色的图案。我拍到几对交配的竹节虫,雌虫的体型是雄虫的三倍,看起来很不般配,不过这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我在机场外面马路边也拍到了交配的蝗虫,雌雄体型同样也有差异,这种现象有个术语叫做性二型性(Sexual
size dimorphism)。此外,我们还在树枝上看见手臂长的竹节虫。后来认识的英国朋友Mark把竹节虫称为林中仙子(Jungle
nymph),我开始摸不着头脑,一查维基百科上还真有这样的说法。但我实在没法把美丽的仙子和壮硕的竹节虫联系在一起,尽管竹节虫有生物意义上的美丽,太以貌取虫了。热带雨林的蜘蛛也比较多。我们看见树洞里有大蜘蛛露出毛茸茸的腿,估计是狼蛛一类,但是太远、颜色又暗,根本看不清楚。
向导带着我们还看到了三条蛇,看来热带蛇不怕夜黑月光寒,俨然午夜杀手。我们在栈道两旁东张西望时,一只纯白色的獴之类的哺乳动物出现在前面的栈道下方,像暗夜精灵般一跑而过。我一直好奇,下雨天昆虫躲在哪里?黑暗中,我们发现睡在树叶下的小鸟、以及树叶下的蝴蝶,我想这就是答案。
第一次的夜游让人兴奋,有了这一次经验,胆子更大了。第三天从蝙蝠洞回来,听见荷兰哥们和另一个人说他晚上要自己夜游,于是我在晚餐时过去说我想和他们一起去。我们回去拿上相机、电筒,走入栈道左边的另一条环路。这条路我白天走过,感觉走了很久,但是晚上却觉得很快就走完了。我们三个人在雨林中穿梭,这里有很长一段是卵石路,植物就在身旁。前一晚,荷兰哥们跟着向导眼睛很尖,一看一个准。今晚没了向导,大家不知道该往哪里看,荷兰哥们的眼力骤减,一路都在念叨“神奇动物在哪里?”我们当晚发现的昆虫很少,我在一片树叶下吊着的蝙蝠,叫来他俩,还没来得及拍照,蝙蝠就飞走了。蝙蝠晚上不回洞吗?还是落单的蝙蝠在树叶下借宿一晚?我们时而关掉电筒,想寻找发光蘑菇,却看到树林中一两只萤火虫。沿途最多的昆虫仍然是竹节虫,但大家都见惯不惊了。走了约莫一个多小时,天空飘起小雨来。我们从公园入口旁边的船只工坊绕了回来。荷兰哥们看我意犹未尽,问我要不要自己再走一圈,我连忙说我不敢一个人走夜路。
从刀山回来,我又住进之前的Hostel旁边的床位,Jorrit和Peter也住在那里。去刀山前一天,他们刚刚入住。我在餐厅吃完饭的时候,碰到他们,还有另一个美国人Brad,我问他们晚上去不去夜游,大家又都兴致勃勃地欣然前往。这次我们走的是栈道右边的环路。
热带充沛的阳光和雨水孕育出许多大型物种。我们在栏杆下面看到体型巨大的蜘蛛,约有乒乓球那么大,腹部像圆形暖手壶一样挂在身体下面。尽管体型巨大,身手却很敏捷。我们回来的时候它已经爬到栏杆上面,我们拍了一阵,它突然加快速度跑起来,把我们吓了一跳,生怕它跳到我们身上。栏杆下面又看见了手臂长的竹节虫,还有锤状蠕虫、抱团的砖红厚甲马陆。白天黑夜的树干上经常可以看见巨大的蜗牛,约有拳头大小,更为奇特的是这些大蜗牛的壳都是左旋,而我后来看到Mark在神山拍的大蜗牛却是更常见的右旋结构。
黑暗中,一种红色肉盾般的蝽若虫停在树枝上,被Peter说出像花一样。野香蕉上停着三只艳叶夜蛾,橙红色的后翅长有黑斑,在绿色前翅下露出来,像笑脸一样。他们三人穿着拖鞋,走入卵石路后觉得不方便也不安全,于是我们往回走,抬头看见远处树干上有反射的亮点,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眼睛。夜晚不仅有杀戮,也有浪漫,一路见到交配的马陆和竹节虫,走到Longhouse的水池边,连水里的螺都开启了虐狗模式。
在姆鲁收获最多的是蜻蜓。我去机场买票那两天,在公路边的水沟里一路寻找,拍了个够。水沟里常见的有一种橘红色的蜻蜓,一种泛着金属蓝色的蜻蜓和黄黑色豹纹斑蜻蜓则更加漂亮、更加特别。这里最多的,是婆罗洲的老朋友善变蜻蜓,除了熟悉的酒红色体型,还有黄褐色的体型。我很喜欢这种蜻蜓,因为它的名字叫善变。不知道它怎么善变,但是对于昆虫而言,善变就是最好的进化策略。
蜻蛉目Odonata
善变蜻蜓Neurothemis
ramburii:蜻科脉蜻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