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依印花布最初是爱尔兰人法兰西斯·尼克斯借鉴印度印染技术,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印花布。后来这种印花布传到法国后发扬光大,在英法两国蔚然成风,在殖民时代的美国也很流行。除了最重要的纺织品外,约依印花也是墙纸、餐具等家居用品的流行图样。
十六世纪,葡萄牙、英格兰和荷兰的航海家把色彩亮丽的东风印花布带回欧洲,引发一波时尚潮流。1664年,法国成立印度公司,专门引进东方的商品。旅行者在暹罗、印度的传奇故事进一步推动了印度织物在欧洲的风行。然而,到了168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发布禁令,禁止法国进口和生成印度纺织品。这一禁令直到1759年才废止,导致当时法国的印染技术远远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于是外国的能工巧匠纷纷带着先进技术到法国一展拳脚。巴伐利亚雕刻师兼染色师欧贝尔坎普夫(Christophe-Philippe
Oberkampf)也成为时代弄潮儿,他在凡尔赛附近的约依小镇设立工厂,1760年开始投产,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可以说,约依印花布的成功,就是欧贝尔坎普夫的印花布厂的成功。
最初,工厂使用传统的木板印刷技术,并且需要专门在毕耶河洗涤,利用河里的矿物质强化印染效果。1770年采用铜板印刷,这种新技术可以印刷出面积更大,质量更好的花纹。约依印花布的图案是乡村田园风景,配之以真实故事、小说、歌剧和传说中的人物,这种单色印花成为约依印花布的标志,并传承至今。1783年,欧贝尔坎普夫将著名画师让-巴蒂斯特·休伊特(Jean-Baptiste
Huet)招致麾下成为首席设计师,他的印花布工厂也被路易十六授予皇家制造商的称号,名噪一时。1797年,紫铜印染辊筒技术引入,产量进一步提高。1806年,约依印花布厂达到发展的巅峰,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印花布厂,拿破仑也曾亲临到访,欧贝尔坎普夫也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1815年,欧贝尔坎普夫去世后,他的儿子Emile接管了工厂,又出演了一场二世祖的败家故事。7年之后,印花布厂转手给巴贝特(Juste
Barbete),工厂也更名为“Barbete
Jouy”。尽管约依印花布质量上乘,图案精美,6个月的漫长印染工期,却抵不过时代和技术的风起云涌,最终它在工业革命中败下阵来,1843年关门大吉,但约依印花布的技术和图案却没有被时代淘尽,而是作为传统保留下来,继续引领法国时尚。
历史的兴衰让人扼腕,但约依印花布呈现的田园牧歌,法国浪漫,却受人喜爱,经久不衰,颇有金戈铁马,云淡风轻的意境。不管历史如何变迁,时间浸润下绵延的美丽与坚强,才是时尚的意义与乐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