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憨豆先生,我们的习惯性犯贱

分类: 天涯咫尺,共同分享 |
这几天,小沈阳又被舆论推向了风口浪尖——其实,本次“纯爷们儿”的风云再起,其由头算不得惊天动地,无非就是被某大洋彼岸的某热心媒体“重点提名”为“最dirty中国男”。无它,仅此而已!
却不料,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占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以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自豪、拥有十几亿勤劳善良民众的泱泱大国,却因为这个芝麻大小的“无聊册封”,骤然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大讨论……
“脏”还是“不脏”?
“贬损”还是“赞许”?
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个大问题!
于是乎,攥拳、用力、憋红了脸、拼命地、绞尽脑汁地去猜测,去揣度……
赶紧的,赶紧的,人家洋人说了,人家洋人做评价了,人家是洋人啊!我们怎么可以不介意不理会呢?!
明明是我们自己的家务事,明明是我们同根同源的骨肉同胞,“自家人的认可?”——那可老不好使了!得“洋人说好,才是真的好”!倘若人家大蓝眼球腾空一翻,说句“不中!”,咱就立马和洋人保持同一个立场,把自家兄弟打翻在地,再狠狠踩上几脚……
可是,真的有必要那么在意“友邦人士”说了我们什么吗?是不是他们吃了中国的水饺,放个屁,我们都要立马开始琢磨:“哎哟喂,别是咱的韭菜农药残留超标了吧?”可搞不好是人家嘴馋,多吃了几个饺子,不消化放屁呢!
知道吗?在北欧,警察在处罚各种事故的时候,首先会认定“外国人有错”。而在中国,洋鬼子打了人,都可以潇潇洒洒、扬长而去……不是咱中国的哪里哪里,还规定了:小学生要对外国人打敬礼吗?凭什么,我们自己就先让“外国人”高了我们国人一等呢?!
我把小沈阳和憨豆先生放在一起,并非要去比较两个人的艺术成就和我们国人格外在意的所谓“国际知名度”,我只是想让各位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Mr. Bean》(《憨豆先生》)的扮演者是英国著名的喜剧表演艺术家Rowan Atkinson。主修电机工程专业的Rowan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拥有理学硕士学位。虽然是一名理科生,但是,早在读本科的时候,Rowan就表现出了令人叫绝的喜剧特质。在1997年《Mr.Bean》公映之前,Rowan已经就是全英国民众最喜爱的喜剧大师了。
本以为凭借《憨豆先生》在欧洲票房的大获全胜,这部电影也同样可以立足好莱坞。但是,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Mr. Bean》在美国的第一场试映,一共邀请了186位美国人观看,可是,在电影开场15分钟后,就开始有人离席!此后,陆续不断地有观众退场。最后,坚持看把“憨豆”看完的,只剩下了40个人!而这硕果仅存的40位美国观众,居然全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后裔!
当时的美国媒体对于《憨豆先生》进行了全盘否定,对于英国式“不痛不痒”的幽默极尽嘲讽,对于“憨豆”的扮演者——当年,已经是英国最杰出的50位艺术家之一的Rowan Atkinson则更是不遗余力地批评挖苦。当时的美国媒体评价说,“Rowan的表演令人作呕”!
不敢想象,如果这个评价是美国人加在中国哪位艺术家身上的,会有怎样的结果?是不是全中国人民就会把这位艺术大师当作全民公敌?
虽然《憨豆先生》在美国被当作了垃圾,Rowan Atkinson成为冲击好莱坞的失败者,可英国的男女老少依旧喜欢Rowan Atkinson、欣赏他的表演。而且,此后的事实也证明了,Rowan Atkinson的作品让世界上超过200国家的观众都笑了!
小沈阳说的东北方言、唱的二人转,美国老百姓不需要翻译就能听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