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在宝宝面前6种牢骚发不得》 VS 《让孩子最没有安全感的3句话》
(2010-11-05 00:27:25)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宝贝悦悦 |
或许,发泄完之后,妈妈自己会好受些,并感觉这样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妈妈是否想过,挨批后,宝宝的心里感受?专家告诫:妈妈生气可以体谅,但在牢骚出口前必须得三思。
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应避免6类最常见的牢骚,如下:
一、否定宝宝人格
妈妈正忙家务活时,一旦宝宝还粘乎乎,许多妈妈都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妈妈自己没在意,可宝宝就会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大哭起来。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宝宝应该也要会,否则就“笨”。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也有的妈妈会笑着对别人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我明确的没有当悦悦面说过她“烦”这个字,但有时候下班后疲倦烦躁的我,看到家里四处都是散乱的玩具和书,呵斥她“自己把玩具收起来!”时表情是不是也表现得很烦躁的呢?当我吃过饭坐在书桌前想上上网休息一下时,上了一天幼儿园的悦悦缠着我往我身上爬或过来拉我的手,让我给她讲故事或贴贴画或陪她捉迷藏做游戏时,我说妈妈在忙随便敷衍她两句把孩子打发走,是不是也算一种不耐烦呢?)
二、让宝宝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
有时妈妈故意要宝宝手上的东西,可宝宝不愿意给,过一会儿宝宝要妈妈抱,妈妈就会故作生气样说:“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经常这样,宝宝会很伤心的。
“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我。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Tips:小小的惩罚有时能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自己的爱产生怀疑,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伤心,而是要让宝宝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不对就可以了。
(我曾经说过:你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喜欢你啦/不带你去某某处玩啦/不让你看电视或坐摇摇车啦。。。。可我这样的只能引起孩子眼泪汪汪,撇嘴,委屈,有一次令其奏效比如好好吃过饭吗?没有。反省中。。。。)
三、吓唬宝宝
“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快躲到妈妈这里来,医生打针来了。”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和宝宝玩,妈妈让宝宝听话的厉害办法就是医生打针,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怕打针时的疼痛。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教育宝宝,反而使他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出口就是:“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老师去,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
警察叔叔抓坏人,这是妈妈从小教给宝宝的概念。宝宝怕警察叔叔带走也就是怕自己是个坏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不敢抬头。
Tips:宝宝难免做错事情,及时帮他纠正错误是妈妈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纠正了,妈妈还应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我几乎每天都要说的话就是,第一,如果你不好好吃饭/不吃完这些饭,就不许下餐椅(或不许下地玩)第二,如果在10分钟内你自己不把玩具收拾好妈妈就没收啦! 第三(哄睡觉时)你再老这样说个不停不闭眼睛睡觉的话,妈妈就不陪你睡觉就走啦!欧买高的,原来我是个这样糟糕的,经常威胁吓唬孩子的妈妈,深度反省中。。。。。)
四、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它的错,他/她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也不知道怎样快,最关键的是平时妈妈的教导,怎样让宝宝有一个时间观念。
在宝宝眼里,他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点,而没有顾及宝宝的心情。
宝宝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成人会的东西宝宝不一定要会。不要妈妈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宝宝不会就说:“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说多了,宝宝会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妈妈用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在吃饭和刷牙时,我经常因为她磨蹭而教训悦悦,有时也会因她把满是水的小手在镜子上印手印而不耐烦的责怪她。文里说的对,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大人没有为她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错还在大人。而且,谁喜欢吃饭和洗脸刷牙的时候老被训斥?!大人喜欢吗?心情还会好吗?)
五、拿孩子进行比较
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孩子强,所以遇到宝宝比别人差,经常对宝宝出气,“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那是应该的,而比别人的孩子差那就绝对不行,其实,妈妈的这种心态才真正要不得。
Tips:掌握孩子的个性与特点,并非别人会的东西,宝宝就一定要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宝宝的特别培养它的能力。
(这个错误我倒没犯过。不过家里的隔辈人最容易犯这个错误。姥姥经常无意识的在别人面前发愁说悦悦吃饭慢,老大难之类,说你看你们班谁谁谁吃的可快可好了,而且是当着悦悦的面。虽然貌似悦悦听了没反应,但我相信听了这话的她潜意识里是会有影响的。这点要多跟老人沟通。)
六、按自己的意愿命令宝宝
“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宝宝个性的发展。或许,许多妈妈会说,她们这样做是为了宝宝好。的确,哪有那么狠心的妈妈呢?可妈妈们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换种解决方式,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哭,还哭,不许哭。”“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妈妈烦了后,就希望宝宝立即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这时往往出言比较凶,有的妈妈甚至拼命用手拉开宝宝的手。对宝宝来说,他从妈妈这里认识到什么是野蛮,并学会野蛮待人的方式。
Tips:对于宝宝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妈妈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宝宝;转移宝宝的视线或爱好;给宝宝一个调整时间。
(这个,是我经常犯的错误。虽然深知尊重孩子的重要性,深知不应该强迫孩子,但有时候还是忍不住会因自己生活中的烦躁情绪,通过教育孩子的某个点而爆发出来。最倒霉的就是孩子了。虽然她做的不一定对,但是却因些小事而成了大人负面情绪的出口。
另附:
《让孩子最没有安全感的3句话》
“再不听话打你了!”
“妈妈不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