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悦悦+《悦语录》外两篇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宝贝悦悦 |
大家好挖,想我了吗?
把奶奶的小玩意儿弄了一床,捣鼓来捣鼓去
找到一朵花,居然往头上戴。我说闺女,这个造型可太杨二了。。。
四处溜达巡视一下
咦?镜子里也有个悦悦呀!
发现一个鱼缸,专心的看了一会儿
又翻腾出一把奶奶跳舞的扇子,假装很熟练的玩弄起来。如果再加上刚才头上那朵歪戴的花,咱这秧歌的行头就齐活了
妈妈实在看不过去,给我别了两个小夹子,说这样才有点女孩样儿
好看么?让我瞅瞅?
附送悦悦语录两篇:
1、数数
悦悦在数数:“1、2、3。。。(悦悦数得真棒,妈妈鼓励并鼓掌)。。。11、13、15、11、7、8。。。”
妈妈:
2、惯性
“悦悦你几岁啦?”
“一睡(岁)半!”
“恩。。。那妈妈几岁啦?”
悦悦:
“悦悦,兔子的耳朵长吗?”
“长!”
“那悦悦的耳朵长吗?”
悦悦:
最近开始说长句了,虽然很多字还咬不清楚,但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跟大人交流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她小时候教过她一些儿歌和唐诗,有时吃饭时讲两首,有时候睡觉前唱两句。那时候看起来这种对牛弹琴的行为十分可笑,因为她根本不搭理你,不是跟你眨巴眼睛,就是玩手里的玩具,头抬都不抬。而一岁半之后,她突然开始将记忆中的东西往外“倒”了,源源不断的,整句整句的背她听过的儿歌和唐诗,当好玩一样,自说自话。虽然很多字咬的还不准,囫囵吞枣的,但基本能听出她背的是什么,大人的吃惊程度真是不小。
孩子的记忆力,好的令人吃惊!小婴儿的头脑干净的像白纸一样,你不知道画了多少,但现在开始一点点的,全部显现出来了。
悦悦最近会背的儿歌和唐诗如下:
儿歌:
“小兔掰掰(乖乖),打(把)门呆呆(开开),妈妈回耐了(来)”
“布娃娃,布娃娃,大大眼丁(睛)黑头发”
“一二山(三)是(四)五,上山打挠(老)虎,挠(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的(个),让我数一数,数耐(来)又数去,一二山(三)是(四)五”
“床前明月duang(光),疑似地上霜,dui(举)头望明月,低头希(思)肚(故)乡”
(妈妈说前三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悦悦:“腻腻(粒粒)皆辛土(苦)”
下篇预告:《悦悦在洋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