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笔记 |
该怎么描述这部影片呢?
它让我出乎意料。抱着低期望值走进电影院,却没想到遭遇感动的迎面一击。在经历了《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绚烂空洞之后,张艺谋终于回归了讲故事的本色状态。
两对父子之间亲情投影与回归的故事。朴实。平淡。温暖。却直指人心。
日本老人高田为了弥补与重病在塌的儿子之间多年的感情隔阂,只身远赴中国云南小镇,拍摄儿子喜欢的地方面具戏——《千里走单骑》。在陌生的语言环境里,原本就性格内敛的老人倍感孤独无助,却仍坚忍的要把事情做到底。
困难一重接一重:唱戏的名角李加民因私生子打架捅人被抓进监狱;通过外事办好不容易进了监狱李加民却因想念孩子失声痛哭无法唱戏;长途跋涉后找到孩子所在的石头村村委会又不同意陌生人带走扬扬;说服了村委会扬扬又趁去省城的拖拉机坏掉的时候半路跑掉了……
追孩子的高田老人和孩子迷路在石林中,天色越来越暗。
又冷又累、语言不通的一老一少在等待救援中由排斥到靠近,由陌生到彼此温暖。
看着依偎在自己怀里睡着的扬扬,将衣服盖在孩子身上,高田恍惚中仿佛弥补和延续着自己对儿子健一的父爱。
清晨。
被众人找到的两人疲惫的休息中,高田在省城导游的翻译下追问出了扬扬逃跑的原因,原来倔强的孩子没有做好见父亲的准备,他尊重孩子的意愿,决定放弃。通过撮合一对中国父子间的感情隔阂,高田终于理解了儿子心中的怨恨,决定放下面具和冷漠。
此时,他接到儿媳电话,儿子健一已于昨夜去世。
老人面对远山,终于流下了隐忍已久的泪水。
故事讲述的很流畅。
配乐所用婉转的萧声、轻声低沉的大鼓,恰到好处的烘托出了影片的氛围。淡淡的哀伤丝丝缕缕,随着音符,落入心底,令人心一动。又一疼。
影片成功的关键当然在于演员选的到位与否。老谋子此处显然胜算一筹。
高仓健老了,满脸沟壑。但他老迈却仍沉默刚毅的形象恰好吻合片中孤独、隐忍的高田老人形象。他坐在中国小镇的宾馆标间里自拍录像,他向云南外事办主任请求帮助。压抑的叙述着事情因果。一个异国老人。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举着中国的红色表扬锦旗。他请求。他拜托。他抓着锦旗的手攥得越来越紧。他在锦旗后隐泣。
对不起,叙述到这里,我的眼圈又红了。
这时,你已忘记了是他。他不是高仓健,他就是高田。他正是他。他就是他。
配角亦十分出彩。张艺谋的老辣之处正在于此——是的,他又用了本色演员。无论是穿着劣质西服里面套着红色毛衣的小镇导游邱林、被炒作成“谋女郎”省城导游蒋雯、还是面具戏名角李加民,都以真实名字真实身份出演,自己演自己。
还有好面子的村委会的和主任、组织监狱小乐队的李警官、脸上泛着高原红将鼻子在玻璃上挤成扁平状的孩子扬扬……这些重要的螺丝钉熠熠发光,远比奔跑在黄土地上的魏敏芝更加出彩。
老谋子终究老谋深算。
他深知,抓住人们感情中共通的东西即抓住了故事的灵魂。
辅以流畅的叙述、贯穿始终的哀伤和充满憾意的不完满结局,在关键时刻——用细节击中你:令你溃败。令你哭泣。令你在微笑后陷入沉默。
片尾字幕缓缓生起。众人纷纷散去,我却注意到一个名字。
邹静之。
圈里的王牌剧作家,康熙私访系列正出自他的笔下。
不用重金打造的特技,不用铺田盖地的大手笔宣传,好故事,一样带来好票房。
年底激战,毫无疑问,张艺谋赢了。
套用三联主笔王晓峰的一段曼妙语录做结尾:
结论一:陈确实嫉妒张;
结论二:陈确实比张差一点。也许不止一点。
结论三:《霸王别姬》是陈打昏了一个天才导演后抢来据为己有的。
年末电影。歌舞剧一、喜剧一、闹剧一。
唯有《单骑》,相信会在现在、将来,一直会在我的影碟墙上散发温暖的光芒,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令我可以翻出来看了又看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