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1-08-19 18:49:39)
标签:
教育 |
分类: 计划总结 |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册的具体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其在三年级一班现有学生54人,男生32人,女生22人。二班现有学生53人,男生30 人,女生23人,他们均来自周边的自然村。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青岛版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面除了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的把全班同学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好学生的智力较好,很容易学会新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问题意识。中等生学习知识比较扎实,能够自主学习,但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新意识。差生接受知识比较慢,学习兴趣不高,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成绩不佳。在教学中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克、千克、吨的认识; 除法的口算、估算 ;简单的、稍复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及验算;混合运算;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混合运算;分数的初步认识与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空间与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实践与综合运用:感知影子长短与时刻变化的关系;合理安排双休日。
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即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意识。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5、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结合实例,进一步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7、在东、西、南、倍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辨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9、应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测量等知识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0、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分数的意义。
4、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在对位置与变换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1、在他人的指导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乘法、除法的口算、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这些内容是“数与代数”部分的教学重点。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教学选取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教育他们为祖国建设而学,引导他们制定近期目标,告诉他们从身边选一个学习榜样,比学习、比纪律、比劳动,老师定期检查结果,并作客观的评价,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
2、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信息窗”“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把主动权放给学生。重视有效的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口算和计算的兴趣,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意的过程,准确的把握数量关系,逐步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5、要充分利用数学学具,重视学生操作,让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动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作业布置力求少而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努力做好批改记录,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反馈和矫正。
7、对后进生要多给与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其上进心。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使后进生乐于接受。
8、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多读书,多查阅资料,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听课,多评课,汲取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六、个人工作目标
1.提高教学能力。
领会“课改精神”,并运用其指导教学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实施目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测试能力、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等。
2.提高智慧能力。
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教师的站位高,才能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路。切实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3.提高教育能力。
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等。尽管已有10年的教龄,但面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对象,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底蕴。只有采用适合今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提高教科研能力。
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我认为教师在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历后,必须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进行教改与教研,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手段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因此,我将积极参与部分的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每学年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
5.提高反思和实践的能力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提高,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教学反思会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而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七、教学进度表
|
情景课题 |
知识课题 |
课题 |
课时 |
时间 |
周次 |
教学目标 |
学具 |
备注 |
|
一、动 物 趣 闻 |
克、千克、吨 的 认 识 |
克、千克的认识 |
2 |
|
|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 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小黑板、盘秤、天平秤、砝码、生活中常见实物 |
|
|
吨的认识 |
2 |
|
||||||
|
我学会了吗与综合练习 |
2 |
|
||||||
|
二、 富 饶 的 大 海 |
两 三 位 数 乘 一 位 数 |
信息窗1 出海归来 |
3 |
|
|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 2、结合现实情境,学会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够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
小墨板、挂图 |
|
|
信息窗2 海水养殖 |
2 |
|
||||||
|
信息窗3 海产品加工 |
2 |
|
||||||
|
信息窗4 海产品销售 |
2 |
|
||||||
|
信息窗5 海产工艺品 |
2 |
|
||||||
|
回顾与整理 |
3 |
|
||||||
|
情景课题 |
知识课题 |
课题 |
课时 |
时间 |
周次 |
教学目标 |
学具 |
备注 |
|
三、 进 新 农 村 |
位 置 与 变 换 |
信息窗1参观新农村 |
2 |
|
|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5、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
|
|
信息窗2参观饮料加工厂 |
2 |
|
||||||
|
我学会了吗? |
2 |
|
||||||
|
实践活动 变化的影子 |
1 |
|
||||||
|
四、 风筝厂见闻 |
两 三 位 数 除 以 一 位 数(一) |
|
2 |
|
|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
|
|
|
信息窗2、领材料 |
4 |
|
||||||
|
信息窗3、制作风筝 |
3 |
|
||||||
|
信息窗4 、包装风筝 |
3 |
|
||||||
|
我学会了吗 |
2 |
|
||||||
|
其中复习 |
4 |
|
||||||
|
情景课题 |
知识课题 |
课题 |
课时 |
时间 |
周次 |
教学目标 |
学具 |
备注 |
|
五 、 化 校 园 |
图 形 的 周 长 |
信息窗1爱护花草 |
2 |
|
|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
|
|
|
信息窗2小小采购员 |
3 |
|
||||||
|
我学会了吗? |
3 |
|
||||||
|
六、 妙 的 变 化 |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
信息窗1奇妙的变化 |
4 |
|
|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具体情境中,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
|
|
|
信息窗2有趣的人体结构 |
2 |
|
||||||
|
我学会了吗? |
1 |
|
||||||
|
七、摸 名 片 |
统 计 与 可 能 |
信息窗 摸名片 |
2 |
|
|
1、结合具体实例,知道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够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3、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
|
|
|
我学会了吗? |
1 |
|
||||||
|
实践活动 变废为宝 |
1 |
|
||||||
|
总 复 习 |
|
|
|
|
|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