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术不端者名单(第二版,版本号:20180107)

标签:
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科学研究名单 |
分类: 学术造假问题 |
本名单将于2018年起随着博文(证据)的发布进行更新。本名单中的人员,可以将相反证据提交本人核实,也可以直接起诉至人民法院。
本名单包括四个部分:一、校级干部学术不端者名单;二、中层干部学术不端者名单;三、硕士生导师及重点人员学术不端者名单;四、极少数教职工学术不端者名单。
-----------------------------------------------------------------
注:以下内容为2011年03月06日之前的内容。有关处理结果可参考本博文及我新浪或网易博客2012年03月11日等博文。
-----------------------------------------------------------------
学术腐败的本质是经济腐败和用人腐败。
学术腐败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毒瘤。
严重的学术不端即为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者的目的不是自娱自乐,而是在骗取大量教育、科研经费的同时骗取高的职称、高的荣誉、高的岗位、高的学术地位、高的学术经历以及与此相挂钩的各种福利待遇,还可能在此基础上骗取高的党政职务,因而学术腐败与其他类型的腐败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人们不应该指望通过学术腐败骗取高的职称、高的党政职务的人会正确使用手中掌握的教育科研资源的分配权利。对这点没有清醒的认识,就不可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腐败,就不可能对学术腐败分子进行严肃处理。
上海金融学院“一年一度定时定量对所谓科研成果进行考核”的政策,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违反了学术自由的基本原则,违反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违反了教育部2006年下发的文件《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之基本精神和具体要求。这一政策在“逼良为娼”、大批量地制造学术垃圾、迅速毒化教师灵魂等方面确有奇效。学术水平要论高低,但真假不能含糊;科学研究的神圣性不容玷污。
近几年来,公开曝光的接二连三地发生在上海金融学院的学术腐败事件,客观上已经宣布这个政策的失败。更何况,在上海金融学院还有许多未曝光的此类事件。
事实上,有的大学的高层已经变成学术腐败者的保护伞,他们中有的人本身就是学术腐败行为的实施者。
上海金融学院高层及极少数中层干部应立即停止这个祸科研殃教学的政策,主动匡正过往错误;改弦更张,重新认识与学习科学研究、学术研究规律;不再做与科学发展观南辕北辙之事,不再拒不执行教育部以上文件的具体要求。
在与学术腐败斗争的过程中,要注意把领导干部的学术不端行为与一般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区分开来;要注意把高层领导干部的学术不端行为与一般领导干部的学术不端行为区分开来;要注意把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与轻微的学术不端行为区分开来;要注意把一意孤行、顽固执行祸科研殃教学考核政策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与为了保住工作岗位而被逼满足庸俗考核要求时所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区分开来;要注意把多次的学术不端行为与偶发的学术不端行为区分开来。
为了防止上海金融学院变成学术不端人员的天堂、乐园,本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并参照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具体规定,并基于确凿证据,特制定本名单。本名单将不定期更新。本名单中的人员,可以将相反证据提交本人核实,也可以直接起诉至人民法院。
注:郭也群、陈文君学术腐败的主要证据已于2011年3月27日列在本博文的后面。
上海金融学院学术不端者名单(第一版,版本号:20110306,大致以曝光的先后为序):
01.郭也群
详情如下:
编号及姓名:01.郭也群
基本资料:上海金融学院原国际教学部主持工作副主任,现上海金融学院校友会副主任(副处级),副教授。
学术不端证据:见本博文附件一。
严重程度(1—10级):9级
处理建议:取消其副教授任职资格,调离教师岗位,不再担任领导职务。
备注:郭也群剽窃造假行为持续至少长达11年,剽窃程度少则75%,多则95%,并且以剽窃所得评上了副教授。性质极其恶劣,应予以严惩。上海金融学院有关部门基于少数证据对其作出的二年内不准评高一级职称的处理意见,显然是隔靴搔痒。
编号及姓名:02.陈文君
基本资料:上海金融学院原国际教学部党总支纪律检查委员,现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院教师,副教授,中共党员。
学术不端证据:见本博文附件二。
严重程度(1—10级):8级
处理建议:给予其党纪或政纪处分。
备注:陈文君在2006年上海市级精品课程《金融活动学》的申报材料里的造假甚至欺诈行为,因胆量之大,数量之多,实属罕见。性质极其恶劣,应予以严惩。上海金融学院有关部门对其批评教育的处理意见,显然也是隔靴搔痒。在本人的举报下,陈文君这次欺骗行为没有得逞。
编号及姓名:03.马GF
基本资料:上海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原负责人,现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管理员,副教授,中共党员。
学术不端证据:请咨询上海金融学院纪委或学术委员会。
严重程度(1—10级):8级
处理建议:请咨询上海金融学院纪委或学术委员会。
备注:马GF的性质是很严重的,应严肃处理。客观上说,其行为并没有给其带来任何利益,造假的主要目的没有实现。因此,相比较郭也群、陈文君来讲,对其的处理显然过重。
编号及姓名:04.周肇光
基本资料:上海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原院长,现上海金融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中共党员。
学术不端证据:参见本人2010年12月12日的博文或新语丝2010年12月17日的相关帖子。
严重程度(1—10级):6级
处理建议:不再担任领导职务,不再从事与道德有关的德育研究活动。
备注:周肇光的行为虽不是论文抄袭,但由于全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影响恶劣。
编号及姓名:05.贺瑛
基本资料:上海金融学院副厅级副院长,教授,中共党员。
学术不端证据:请参见本人2010年11月28日的博文或新语丝2010年12月11日及2010年12月14日的相关帖子。
严重程度(1—10级):9级
处理建议:取消博士后资格,收回博士后资格证书。不再担任与教学或学术研究有关的领导职务。
备注:博士论文大量抄袭、用博士论文冒充博士后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并继续大比例抄袭,贺瑛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而且均已得逞。这两项是其今天地位的基础。
编号及姓名:06.储敏伟
基本资料:上海金融学院正厅级院长,上海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共党员。
学术不端证据:参见本人2010年12月05日的博文或新语丝2010年12月09日的相关帖子。
严重程度(1—10级):5级
处理建议:不再担任上海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务。
备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结尾及结论部分抄袭别人,对学术委员会主任来说不是件小事。
编号及姓名:07.吴大器
基本资料:上海金融学院副厅级副院长,分管学术研究工作,教授。
学术不端证据:参见本人2010年12月05日的博文或新语丝2010年12月19日的相关帖子。
严重程度(1—10级):3级
处理建议:如重复计算学术成果获得了利益,则应该退回。
备注:论文重复发表并重复计算成果,对分管学术研究工作的副院长不是件光彩的事。
附件一
证据1. 郭也群发表在《上海金融学报》(现为《上海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的论文《谈谈对金融深化理论的认识》抄袭宁智平发表在《世界经济文汇》1993年第4期的论文《资本形成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第二部分,抄袭程度达95%左右。
证据2. 郭也群发表在《浙江财税与会计》2000年第11期的论文《关于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思考?》抄袭何德旭发表在《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的论文《论中国转轨时期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最后两页及何德旭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6期的论文《发展资本市场 促进经济增长》最后一页,抄袭程度达75%左右。
证据3. 郭也群发表在《上海金融》(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第6期的论文《完善我国票据背书连续认定规则的思考》抄袭张燕强发表在《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的论文《背书连续认定规则之探讨》,抄袭程度达95%左右。
证据4. 请看以下两篇论文。
论文1: 现阶段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的配合原则和调节方向
发表期刊:北方经贸,1996年第3期
论文作者:臧玉慧 ,张一智 ,郭也群
论文2:现阶段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的配合原则和调节方向
发表期刊:上海金融学报,1997年第1期
论文作者:郭也群
这两篇论文文字描述98%一样,但郭也群却从第一篇论文的第三作者变为第二篇论文的唯一作者,抄袭或侵吞了他人的学术成果,程度达67%。
证据5.在2004年国家级精品课程《金融概论》申报材料中(已申报成功)多次将根本不存在的论文、根本不存在的学术期刊填入其学术成果清单中,欺骗国家教育部,情况如下:
△(郭也群)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来源:国家教育部网站)
1.西方金融自由化与货币政策
上海金融学报
2.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间相互作用的汇率决定模型
现代金融研究
3.厄运会再来吗?
上海金融报
4.金融市场
5.信用卡案例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而经我调查发现:
1.《西方金融自由化与货币政策》这篇论文不存在,学术期刊《上海金融学报》在2000年已经不存在,而学术期刊《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也没有发表过《西方金融自由化与货币政策》这篇论文。
2.《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间相互作用的汇率决定模型》这篇论文不存在,学术期刊《现代金融研究》不存在。
3.《厄运会再来吗?》这篇文章不存在。
4.郭也群仅是《金融市场》副主编,而非“独立”完成。
附件二
(郭也群为课程负责人)
一、严重的造假、欺诈
1.
2.主讲教师――>教学情况部分:
3.主讲教师――>基本信息部分:
4.主讲教师――>基本信息部分:
5.主讲教师――>基本信息部分:
6.师资队伍――>人员构成部分:
二、弄虚作假
7.主讲教师――>教学情况部分:
郭也群没有给8 届 学生上过周课时为5的《货币银行学》(可与相关部门核实)。
8.主讲教师——>教学情况部分:
郭也群没有给6 届 学生上过周课时为5的《西方经济学》(可与相关部门核实)。
9.师资队伍――>人员构成部分:
10. 师资队伍――>人员构成部分:
11. 师资队伍――>教学队伍部分:
12. 师资队伍――>教学队伍部分:
13. 课程简介――> 教学效果部分:
在校内学生评价中所提到的“本课程任课教师名次均在前列”是捏造的。
14. 课程简介――> 教学效果部分:试图把别人对中丹合作办学项目的“高度评价”等同于对《金融活动学》课程的“高度评价”。
15. 《金融活动学》申报材料“课程简介”的“教学效果”部分与《市场营销》申报材料“课程简介”的“教学效果”部分存在着大量文字描述相同的情况。
http://s9/mw690/55f9ed63g7b71ced9587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