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按转帖】怀念著名英语教育家申葆青教授

(2010-02-25 11:07:46)
标签:

教育

英语

学习

申葆青

广播

分类: 英语学习漫谈

【转贴者倾城太守按】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英语的人,对几个名字非常熟悉:申葆青、张冰姿、陈琳、朱鑫茂、屠培、张冠林、玺宝芬、张芸、楼光庆、王若谨等。他们都是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北京台邀请的英语广播讲座节目的老师,其语音纯正、地道,各有特色,至今思来,仍觉天波荡漾,清晰如昨。今在网上见到王军学的博客,勾起对当年学英语的回忆。如今,这些老师多已进入老年,申葆青老师和张冰姿老师已经驾鹤而去。

    他们都是真正的英语专家,在语音、文学、翻译等方面颇有建树,他们当年在媒体上教英语,都非常严谨,不像新东方等私校的某些老师那么浮躁。作为一名当年的英语学子,虽未曾与这些名师们谋面,但从内心里非常感激他们为我打下的扎实的英语基础(尤其在语音和语言点理解方面)以及在英语学习方向上的引导,使我成为英语学习大军中的佼佼者。

 

以下为王军学先生的文章

怀念著名英语教育家申葆青教授(ZT)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葆青…… 

  两天前查阅资料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期日广播英语讲座”的主持人,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申葆青教授,不知她现在怎样了。到网上查了一下,方知先生已于上月5号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这消息使我心情沉重。

  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英语的人,都知道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申葆青老师。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星期日广播英语》节目,影响非常广泛。这个讲座每周一课,课程内容刊登在每周一期的《中国广播节目报》上。星期日上午八点,众多英语爱好者守在收音机旁,节目开始曲——舒伯特的钢琴小品《f小调音乐的瞬间》结束之后,就是申老师亲切和蔼的声音:“Hello, everyone, welcome to Radio English On Sunday. I am your hostess Baoqing, wishing you a very pleasant weekend.”——“大家好,欢迎收听《星期日广播英语节目》,我是主持人葆青,在这里祝大家周末愉快。”

  这个节目在当时很受欢迎,听众达百万之多,我也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最早的听众,从第一节课开始,听了很长时间。我是申老师的学生。

  申老师的英美文化历史知识十分渊博,人文精神的底蕴很深,听她主持的讲座,不仅得到了英语知识,也了解了历史文化,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她所选讲的文章或严肃,或幽默,或高雅,或通俗,听众们在课程中听美国乡村音乐,听斯蒂芬-福斯特的苏珊娜(《Oh, Susanna!》),听约翰丹佛的乡村之路(《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学习《母亲节》(《Mothers day》),学习《可怜天下父母心》(《what do parents owe their children》)。八十年代中后期,我曾将《英语学习》杂志上的文章《林肯和他的葛底斯堡演讲》阅读多遍,背诵了林肯的演讲词,这篇文章也是申葆青教授讲座中的一课。

  申老师上课时,通常先用标准的牛津口音朗读一小段课文,然后用带有苏州吴侬软语口音的普通话进行解读,温文尔雅,娓娓动听,像是在与朋友进行的交流谈心,一堂课下来,大家感到轻松自如,愉悦的清波在心中荡漾。当年的听众现在已分布世界各地,现在网上谈起,仍然说对申老师非常着迷,仍然认为她的发音最标准,最优美;还有人提到,她翻译的电影《罗马假日》,也是永远的经典。

  据说,申老师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解放前中国有“南有圣约翰,北有辅仁”之说,它们都是教会办的学校,用英语教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王珺先生回忆道,申葆青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就是英语出众,尤其口语特别好,而且她那时还是圣约翰大学的校花。

  申老师在讲座中并没讲过自己什么,只是提到她祖籍是苏州,她明朝时的祖先是尼姑的私生子,后来这个孩子中了状元,当了明朝的宰相。[注1]苏州评弹《玉蜻蜓》以及后来根据评弹改编的戏剧《庵堂认母》,讲的就是这件事。[注2]

  申老师陈述的这件家事令我心生感慨。在封建社会,一个尼姑的私生子能生长成人,考上状元,位至朝庭宰相,成为社会栋梁,在这个过程中面对过多少歧视,经历过多少困苦,战胜了多少困难!这位明朝的状元宰相就是曾经位极人臣,担任过万历皇帝老师的“首辅”申时行。[注3]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许多遥远的经历在记忆中已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被遗忘,但是申葆青老师在讲课开始时向大家的亲切问候——“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葆青,在这里祝大家周末愉快”,却深深刻印在脑海里,依然是那么清晰生动,那么和蔼可亲,宛如一座不朽的桥梁,架设在老师和听众之间,一直进行着心灵上的交流。

作者:王军学

2009年12月16日 23:08

---------------------------------------------

注1:原句为:One of my ancestors was none too careful about his behavior:he went and made love to a nun.They had an illegitimate son——who when a young man, succeed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s Number One Scholar.And he became Prime Minster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注2: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人们根据评弹《玉蜻蜓》改编了越剧《庵堂认母》。

注3:申时行(1535-1614),苏州吴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状元,万历五年(1577年)成为朝庭首辅,即万历皇帝老师,万历十一年(1583年)成为宰相,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状元宰相之一。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对申行时多有描述,百度百科“申行时”词条中有相当多内容来自此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