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创的六道来解释中医和国学

标签:
六芒星中医国学六道 |
分类: 奇谈怪论 |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之后在被称为中华上古经典的《黄帝内经》中五行理论被应用到炉火纯青,它把五行与人体与自然完全对应联系起来,深化了五行相生相克等理论。有了这两本上古著作为指引,五行学说在中国成为仅次八卦系统之外的物质世界观,广泛应用到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各个方面,无论哲学,社会,历法、医学等等各方面都能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组成。
之前我已提到,增加这个”风“的原因,传统五行系统中,如果像风雾云霾这些看得见却摸不着,或者感受得到却看不到的东西,他到底归入哪一行其实是没有办法去明确的,正因如此,加了“风”这一行因素就有了必要,“风“狭义范围指水蒸气之类的东西,但如果把它与土对应,那就可以看得出他是代表“天”这种虚无缥缈却又真实存在的物质,通俗一点说就是空气。
那么推广到五行应用最实际的方面《黄帝内经》,由它演化出的人体器官学,甚至波及到了人体五官的认识,但”五行“解释人体在这里必将出现问题,如果把四肢与头部称为五干,那身躯将被忽略,如果说”五官“代表眼耳口鼻唇,但是五官中最重要的”眉毛“也是被忽略,在相学中,眉目传情,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医学中,眉毛其实是传达人类表情和反映人体健康的重要器官,如此重要怎能忽略。
而由《黄帝内经》提出的用五脏六腑这个词组来,也是作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中缺少了胰脏的划分,实际上,中医中,对于脾脏的功能有两大方面第一是运化水谷、水湿,第二是主血、统血,升清,其实从现代解剖学上,脾脏的第一功能实际才是胰脏的主要功能,而脾脏的主要功能则是集中在第二之上。
如此我们可以明确,五脏其实应该是六脏,如果按照”六道“的方式,很明显可以看出,胰脏才是真正属土,而脾脏才是主”风“,而我们常说的脾气,其实正是”风与气的“对应,再加上脾统血,血气升清,可以明确,胰与脾应该分别归于”土“与”风“,如果把他们与六腑对应,那更加能够显得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用六道的图示将他们表示:
这上我用”六道“来解释中医学的一种方式,事实上在在较早之前一篇《按“阴阳显隐”来重新划分国学方向》我就尝试用六道的方式来解释诸子中六大家,如果把它与之前理论作一个合并与调整,那将会出现如下图表:
道家追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于是我把象征天的”风“归为道家,儒家追求通顺条达,积极向上,于是我把”木“归为儒家,兵家讲治兵求势,顺势而为,于是把火归为兵家,墨家追求非攻,兼爱,于是把土归为墨家,法家追求严峻刑名,于是把金归为法家,而纵横家追求顺势利导,于是把水归为纵横。从这上面图表看,木水土更接近于显学、金风火更接近于隐学。
这是我对之前一篇的补充,不管列位喜不喜欢,我是这么认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