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方式的简介
(2016-05-07 13:47: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奇谈怪论 |
24小时制是计时数字化的一个进步,电子表和电子数字设备大规模使用之后才步入国人生活的,在中国,人们习惯24小时制其实不会超过五十年的历史,且称它为电子时制,在此之间,无论古今中外,一直都沿用的是十二正时制,这是西方机械钟表盘使用给人带来的习惯,且称它为机械时制,无论哪种时制,都要深深地影响了国人日常的生活节奏,而24小时之所以称为小,其实也是十二正时的间接反映。
尽管24小时制是国际标准计时方式,但在西方一些工业化的国家也未必全部接受,人们还是习惯用12机械时钟表盘计时方式。比如美国,只称它为军事时间,英国也称它为大陆时间,这种12时制有一个缺点,比如同样的7点,如果没说明是上午7点,还是下午7点,很容易就造成了理解误会,于是西方常用AM和PM来区分,但在中国却经常发生误会。
而在24小时电子时制和12正时机械时制影响国人的计时方式和习惯之前,中国向来是按照12时辰来划分,这12时辰涉及到生活各方面,特别是在养生方面,有着其它时制不可替代的实际作用,这是以太阳活动作为主机计时依据的,而月亮则是每月计时的依据,因此,中国人习惯把一天称为一日,把一个月直接称为一个月,但这只是一种不严谨的说法,实际上一天包含了日和夜两大部分,这有点类似于AM和PM的性质。无论如何,如果不受天气影响,太阳作为每天计时依据是最好的方式。那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太阳是怎样划分十二时辰的。
每天太阳东升是白天的开始,而太阳西落就是黑夜的开始,而太阳东升西落,如果体现在钟表盘上就是5:00-7:00这段时间,这两小时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的时间,早上5:00至7:00,太阳尽管还要升起,月亮有时还未落下,所以月亮仍是主流,用玉兔来代表,而下午5:00至7:00,月亮已经开始,但太阳尚有余温,所以太阳仍是主流,用金乌来代表,它们用十二生肖来反映就是卯时和酉时。
当区分了白天和黑夜之后,中国人开始把白天和黑夜各分为五大部分,上午11:00-下午1:00这个时间称为午时,常说时光飞逝,人容易的感觉白天的时间过得快,所人们就以午时为界,把白天分为三大部分,这就是我们常称的上午、中午、下午的由来。
在城市白天,从7:00-9:00通常是人们上班的高峰期,9:00-11:00是主要工作时间,严格意义上,从7:00到11:00才可以真正称为上午,而从11:00到下午1:00是准备中饭的时间,这个时候正好是午时,所以也称为中午,所吃的饭也叫午餐。而从1:00到5:00,这才是真正的下午,到下午五点,下午的工作基本中止,受西方八小时工作制的影响,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在太阳西落的时候,也利用下午五点之后的酉时作为下班的高峰期。
而夜晚,中国人把黑夜分为五更,计更从晚7:00开始,每个时辰为一更,夜晚五个时辰为五更,而晚11:00至凌晨1:00,就是子时,些时称为子夜,也正好是夜的一半,而更数计时则为三更,所以三更半夜,就是指的是这个时候,以这三更半夜为界,11:00到7:00之前称为上半夜,凌晨1:00至5:00称为下半夜,而在上面说的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人们占用了太阳下山的时间用于下班,还占用了太阳升起的时间用于睡觉。
按照中国人古时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午时和子时是一天最黑暗和最炎热的时候就用于睡觉,这其实就是养生的最高秘决,但在大城市,能不能按照这种方式来,真的不好说,大体上就是比古代这种作息制度慢了整整一个钟头,这种不符合养生的作息习惯也是城市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一个根本原因,没办法,大城市是拿生命来拼搏的地方,搏命的地方讲究养生养老,那真是有点不合常理了。
后一篇:六十四卦方圆图的阴阳解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