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治病,尽在此篇
(2016-03-04 12:03:30)分类: 奇谈怪论 |
一、《黄帝内经》在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上提出了“女七男八”这对很重要的人体生理规律,在此之前,《素问》就已提出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养生理念,而这个七与八,就是阴阳与术数的直观介绍,在阴阳之中,女子属阴,偶数属阴,男子属阳,奇数属阳,而阴阳调之下,七与女子,八与男子构成了术数上的阴阳对应直观介绍。原文如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二、《黄帝内经》在次篇《素问.四气调元大论》提出,人体养生需按照四季对应实行各种活动,这是很重要的四季养生法,摘录也是必须的。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三、前面一篇已对《神农本草经》进行全文摘录,它是用药治病的大原则,同样重要,摘录如下: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摄合和,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叶华实,草石骨肉。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食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若用毒药治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腹辟下痢,大小便不通,贲豚上气,咳逆呕吐,黄胆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疮踵折,痈肿恶疮,痔瘘瘿瘤;男子五痨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依端绪以取之。
前一篇:关于住宅砂水原理与八宅风水
后一篇:发旋的方向及数量的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