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鲤鱼应该游向何方?

(2016-02-15 14:39:43)
标签:

杂谈

分类: 奇谈怪论

说到鲤鱼,相信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鲤鱼跃龙门”这种飞黄腾达的意趣了;鲤鱼的须鳞与中国人的图腾龙太多的相同之处,若说龙鱼,定是鲤鱼;

中国有着悠久的鲤鱼文化,年画中“连年有余”就是以”鲤鱼与荷花搭配为素材;鲤鱼自来多产,“童子抱鲤鱼”同样孕含着多子多福的文化;鲤与利相通,也与余相通,“吉庆有余”也是吉祥的符号;而“鱼水之欢”也是同样把鲤鱼与婚姻关系起来,可以说鲤鱼与中国民俗不谋而合有着不解的渊源。

在宗教上,古人更是对鲤鱼有着独到的偏爱,鱼篮观音捞的就是一条鲤鱼,鲤鱼相比于其它鱼种,寿命更长,佛教的放生仪式中,鲤鱼是放生的最适合鱼种,放生一条红色甚至金色的鲤鱼相传是功德无量;儒家也是对于鲤鱼推崇倍至,孔圣人喜得贵子时就将他的儿子名为鲤,表字伯鱼;道家同样对于鲤鱼非常尊重,大抵是道祖老子姓李,这李与鲤是属于相通的;

这甚至波及到广泛的神仙体系上,姓李的神仙几乎占据天庭的主要席位,除上面的李老君外,西游记中的文官太白金星姓李名长庚,武官李天王一家更是一门父子皆贵。八仙中也是以铁拐李也是长,连济公的俗名也都姓李。《列仙传》中有着“琴高乘鲤登仙”的故事。这大概也是因为唐朝的国姓也是姓李的缘故。鉴于此种原因,从唐朝开始,就开始有意无意的禁止民间对鲤鱼的捕捞与食用,这也间接无意促成了除了鲤科鱼中另外的“四大家鱼”青草链鳙的育成。

但自此之后,鲤鱼文化开始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民以食为天”的食文化的理念不断影响到鲤鱼的文化,鲤鱼步入了食品行列,其实自上古都没有规定鲤鱼不允许被食用和饲料,相反,在比如在某些地方祭祀活动中,鲤鱼与猪、鸡并称为牛羊猪之后的“小三牲”,《诗经》就有说明“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在最早的陶朱公写的《养鱼经》就是以鲤鱼为主要养殖对象,所取理由正是因为“鲤不相食,又易长也。”

而在东洋的日本,随着日本人对唐朝文化向往,鲤鱼变成皇家指定圈养的宠物这一习惯同样被引进日本皇室或神社当中以神鱼的姿态出现,不管政局如何变化,日本人对于天皇的态度极为尊重,日本人是吃鱼的民族,但对于皇室宠养的鲤鱼,日本的菜谱自来就没有把它列入,不仅鲤鱼一来刺多,二来肉有土腥味,更重要的是对皇室及神社的尊重,而鲤鱼文化在日本更是以其它形式如“鲤鱼旗”等形式存在。一直到1804年也大约是中国清嘉庆年间,日本新泻县才开展着手对变异后的鲤鱼开始有意识的培育选育。经过200多年的选育,终于形成如风靡全世界的“锦鲤文化”,中国的鲤鱼,在日本摇成一变,成了为日本的“国鱼”“水中活宝石”,动不动以一尾万余百万的天价出现。

但在中国,鲤鱼的命运可没有这么幸运了,唐李王朝的一纸禁令并没法管住国人好吃的嘴巴,随着王朝的更替,鲤鱼在中国的地位一落千丈,中国的鲤鱼,沦落成为食客口中的一道名菜,在中国人眼中,红烧,糖醋、青梅煮,各式各样的吃法花样繁多,甚至乎达到极致,在食客口下,“鲤鱼跳龙门”等等上面一些名词已经成为一道菜名,传说中黄河鲤鱼,快刀镗好,直接用热油烫熟身,那鲤鱼还在巴支巴支张口,这是近乎残忍的一种吃法,相信是迎乎那些有变态欲望的食客的做法了,这是我极其反对至于反感的作法。

我在想,现代人如果是像贝爷一样荒野生存饥不择食,大肉虫都能吃,鲤鱼更自然是上品,再往大了一方面说,即使真要吃鲤鱼,当作祭祀后稀有贡品来分享也是允许,再怎么也不会让鲤鱼跌了“洛鲤伊鲂,贵如牛羊”的身份,但如果吃饱之余还追求感官上的刺激,那无异于是暴殄天物,据说锦鲤的肉味道还是挺嫩的,如果端上来一条糖醋锦鲤,如果吃完心里舒坦、味道也不错,那自不必说,这帮人就是吃饱了撑着的人。

或许这个人认为的中日之间对于传统继承的不同之处,并没有谁对谁错,或许国人认为,爱它就吃了它,但是,对于那些动不动把吃当作中国文化,把美当作日本文化来看我就不习惯了,例如,樱花是国产的,就因为他开花不结果,所以才把它放到日本去生长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中国人把日本锦鲤的身价抬得高上天,却对中国的鲤鱼,就全摆在菜板上我就心生不平了。

其实日本培育锦鲤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200多年的时间,而这两百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其实也有许多名贵的观赏鲤,“江西三红”婺源荷包鲤身形短圆,形如元宝,兴国红鲤颜色鲜艳,万安玻璃鲤鳞色透明”是著名的观赏鱼,浙江龙泉的瓯江彩鲤、湖北长阳的清江红鲤,广东梅州嘉应彩鲤都是体色丰富多变,也有广西玉林的水仙芙蓉鲤鳍长须长,龙州的镜鲤十八鳞,桂林的长鳍鲤鳍长如带,可惜的是,他们的命运最终还是流向餐桌而不是流向鱼池。

中国人有着与日本人不同的审美观,延伸到金鱼方面,日本的金鱼讲究体格强健,身材巨大,但中国的金鱼讲究灵动飘逸,姿态多变,回到锦鲤,中国人的鲤鱼育技术丝毫不会比日本人差,即使日本的锦鲤到中国后,很快就延伸出了中国人喜欢的长尾长鳍的龙凤锦鲤这种充满吉祥喜庆的锦鲤品种来。可是日本人就不愿意了,说中国的龙凤锦鲤的鱼鳍像破布,而追求高利润的经营者们,经不起日本锦鲤业的挑战,只好迎合起日本锦鲤业选择标准,直接把龙凤锦鲤给淘汰。

个人认为,金鱼虽美,始终是贪吃的东西,毕竟短寿,刚养熟悉就死了,但鲤鱼可不同,他们可是长寿之鱼,例如把短肥圆的”江西三红“与”龙凤锦鲤“的长尾长鳍给结合起来作为选育标准,叫龙凤荷包红鲤,那么中那么水族业,必将会有一种比金鱼更加适合的风水鱼出现。必然能够冲击日本的锦鲤业。可惜这也只是个人一厢情愿的做法,中国人一说到鲤鱼,自然会想到肥美,鲜美,然后用嘴去品尝,但是却缺少了一双慧眼。

这也导致育种行家们,直接把鲤鱼的选育方向往长得快,长得多的方向去选育,可是不想想,再怎么培育长得又大又好,都比不上跑到美国的鲤鱼,没有怎么选育,天生天养,也长成了健状的亚洲鲤鱼,称霸美洲,那么这鲤鱼文化最后去看何方呢?

事实上鲤鱼我吃过,真的不怎么样,土腥味重刺又多,一膛开肚子,不是黄色的鱼籽就是白色的鱼白,虽说都是金银满肚,可是一膛了,金银都化水了,再吃有什么用呢?就好比吃猫狗吃龟鳖一样,哪怕口欲满足了,就算能强身健体,可是损阴德啊,还是养着吧,再不就放生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