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沙僧黑熊精观音院心经乌巢禅师 |
分类: 西游解 |
在取经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奇怪却非常重要的人物,第十九回即西行第一年,在高老庄和黄风岭之间,无缘无故加入了一段一千多字的段子,段子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介绍了一个跟结构完全不着调的人物——乌巢禅师,正是这位乌巢禅师,又无缘无故的向唐僧传授了一卷取经途中对唐僧非常受用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而且还念了一段贯穿整个取经过程妖怪事件框架的偈子,这一段一千多的文字虽然短,几乎被大家忽略,如果不出什么差错,这段文字却把整个取经的过程完整地分成了两段,前半段应该是唐僧收徒的过程,从《心经》出现后的后半段是徒弟们打妖怪护唐僧的过程。
在实际描写中,《心经》出现之前,出现了四个妖怪,一个是寅将军,它的武力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个是孙猴子,一个是白龙马,一个是黑熊精,一个是猪八戒。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产自于南赡部洲的妖怪,这三个之中两个成个取经团主体,可是这个黑熊精的出现就非常的突兀。
我们来看这黑熊精:“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麃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黑风王。”如果说他的出现是佛祖为了考验孙悟空的实力而出现,实际上在第十七回的描写中,孙悟空无论武力还是智取,都没法从黑熊精身上得到半点便宜,更奇怪的是这黑熊精虽然长得丑,武力也不差,却是文武双全,从他交的朋友来看,观音院金池长老,白衣秀士,凌虚子虽说一个是佛门败类,两个是山野妖精,可也是谈佛论道,附庸风雅,探索人生,连观音菩萨看了他居住的洞穴都忍不住赞道:“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却是也有些道分。”可见是个文武双全,一心向佛的好妖怪,这样的妖怪,如果作为唐僧西行取经的二徒弟可是不错。
如果按照如此配比,孙悟空老大挑大梁,黑熊精老二做协助,猪八戒老三逗乐子,都是妖精,堪称三足鼎立的完美组合,取经过程一定更加顺利少了不少波折,不像加入沙僧一个人不人妖不妖的家伙,弄得还要麻烦黎山老母,观音,文殊,普贤四位菩萨费一番周折下凡来化成女人来重新考察猪八戒由小弟成二哥的取经组合是否牢靠。
实际不是这样的,在西游记中佛祖给了观音菩萨金紧禁三个金箍,让她用这三个金箍收了三个妖精助唐僧取经,其中紧箍圈给了孙悟空,金箍圈给了红孩儿,禁箍圈却给了黑熊精,这里观音菩萨却只用了一个箍,另外两个箍却贪污了用来收了两个自家门生,其中一个禁箍圈就是给这黑熊精的,要知道能够配得上这箍圈的,可都是实力算得上数一数二且有一定说不清楚的后台背景的妖精,这一方面显示了观音菩萨好贪污的小家子气,一方面更揭示了一个问题,黑熊精算不算编制内人物?
在第十六回之中,那观音院金池长老本来欲烧死唐僧,无奈孙悟空借来辟火罩,又助了风,把整个观音院都给烧了,关键时侯那黑熊精见火光冲天就赶来救火,原文写道:“他大拽步,撞将进去,正呼唤叫取水来,只见那后房无火,房脊上有一人放风。”那黑熊精本是来救火,见身在火场的唐僧倒是睡得安稳。又见孙猴子在放风,知了个大概。就混水摸鱼把袈裟给顺手牵羊拿走,为什么要说偷袈裟,难道真的是黑熊精财动人心么?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不偷这袈裟不就白白给烧了么?虽说这袈裟是水火不侵,可是真拿自家的宝贝去火中烧,谁个舍得,黑熊精的此举目的明确,见孙猴子已经保护好唐僧,他就负责保护好袈裟,为什么这么说呢?
回到乌巢禅师,那猪八戒说乌巢禅师:“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劝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罢了。”这个乌巢禅师在老猪还是猪刚鬣时就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保护唐僧的方向,乌巢所在地离黑风山不远,难道这乌巢禅师就不会把同样消息传达给黑熊精?从这角度看,黑熊精一定知道他是内定的取经人选,甚至知道了他的具体工作内容,否则他怎么会有意无意地和尚亲近,况且他还是观音院的住持,一个妖和人做朋友,目的也太明显了吧,这可以确定的说,黑熊精偷袈裟实际是在保护取经财物,他没有错。
实际上他真的错了,错在于他太急,急到唐僧还没开始正式任命就履行他的责任,完全不照程序来,后果会很严重。这个错误严重到什么程度呢?在第十七回,黑熊精明知道孙猴子直接打死了花蛇精,已经知道它盗袈裟,还照常派小妖给金池送请帖,这很明显不合常理,黑熊精明明是从金池这里盗来袈裟,怎么还会邀请金池呢,很明显不合常理,实际上是,他这封请帖虽然表面上对象是金池,实际上是试探信,他是试探跟猴儿打这一架后,唐僧的态度到底如何,特别是孙悟空的态度如何。
我们看一下第十七回中观音菩萨的表现,孙猴子被唐僧追袈裟追得急,又知道黑熊精的本事,就直接到观音那求救,那观音明知故问:“你来何干?”行者道:“我师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间香火,容一个黑熊精在那里邻住,着他偷了我师父袈裟,屡次取讨不与,今特来问你要的。”那猴子何等聪明,他也应该早就知道黑熊精是他的师弟,可是这个师弟也太不给他面子,大师兄刚一上场,正在卖弄一下,你这个还未编好的师弟就给老大我来个下马威,害得孙悟空智勇都不胜,下不了台,我不去找观音你评理我找谁去?答案摆明在这了,黑熊跟悟空这一打,不仅把老巢丢了,把未来的前途也给毁了。
那菩萨知道这黑熊精惹事大了,卖弄几句,就乖乖陪猴子下来降妖,可是这次观音何等的听话,猴子让观音出门就出门,猴子让菩萨变妖精就变妖精,观音菩萨什么时侯变得这么顺从,难道真因为他的观音院的主持不对么?说实在的,主持就是贪财,死也死了,最多打他下地狱,或者随便说一下这是因果注定,就够了,如果真要降妖,用菩萨的神力偷梁换柱让让孙猴子变成个凌虚子制仙丹,让他凌虚子送给黑熊精就行了,何必亲自变成妖精呢?菩萨这么做无非是想让猴子有个台阶下而已。
最终结局出来,小小的腹中计之后,黑熊精被戴上了禁箍儿,“孽畜!你如今可皈依么?”那怪满口道:“心愿皈依,只望饶命!”本来这黑熊精认为戴了箍儿,如此而来就成了正道,可以走上了取经得到的正果,可是菩萨始终是菩萨,箍儿是戴了,得来的却是菩萨道:“我那落伽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去做个守山大神。”你可以想像这黑熊精此时失望的样子,原文这样写“却说那怪苏醒多时,公道难禁疼痛,只得跪在地下哀告道:“但饶性命,愿皈正果!”本来什么都不干至少可以做个金身罗汉,凭他的武力打多几个妖怪,那不也成了正佛了,现在只能做个菩萨门下的守山神,看来他不只被念昏,而且是被气昏的呀。
回头观音跟佛祖说:“那孙猴子容不下黑熊精,不和谐会破坏取经事宜”不就得了。箍也戴了,也算完成一半任务吧。可是取经队少了一个人怎么办?再找一个顶替吧,这时侯本文开头的角色沙僧就出来了,《心经》之后那个黄风怪的下凡估计是不在计划范围之内的,因为他偷油,又弄的什么风一样,不受控制,应是意外出现的,照正常西游计划,路上的第一个应该被除的妖怪就应该是这个被贬到流沙河的的前任卷帘大将,如果计划顺利,沙僧最有可能的结局是像奎木狼一样,去太上老君那里烧火,争取改造,若实在不济,到观音菩萨的后山当个守山大神,也算得的重操旧业,照沙僧的水性和责任心,也不致于菩萨在后面逃金鱼精。
可就因黑熊精的这一出,沙僧回天庭的计划失败了,估计菩萨跑到那天庭里做了啥工作,天庭估计卷帘的神仙不少,也不在乎这么一个,沙僧料想回天庭的愿望是彻底没戏,摆在他前面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被杀了,一条是归了佛家,他选择了后者,沙僧还敢冒冒失失地去打妖怪么?他自已本身就是作为被打的妖怪之一,何必得罪那此同行呢?有了黑熊精的前车之鉴,他还敢出风头么?所以在后面的打怪过程中,风头都给孙悟空猪八戒抢走他也甘心情愿,他不像猪和猴子一样,他博不起,一拼就要命,他所能做的就是保持低调谨慎,做队伍的和事佬,只要队伍不散,他就能找到出路,最终他熬出头了,身价水涨船高,一个小小卷帘的都被称为大将,成王败寇,而那个黑熊精成了一个守山的,他的前身是什么身份,人们都懒得去考证。
观音说过:“菩萨妖精,本是一念”。黑熊精的一失足,造就了一个沙僧。
后注:
1.为啥收沙僧的时侯,曾大闹龙宫的猴子硬说他不长水战,不与沙僧独斗,一见猪八戒打不过,就直奔观音那里求救?照理知道他是天庭来的妖怪,应该是去到玉帝那论理呀。其实是猴子想知道观音是怎样处理的?
2.为啥取经队伍凑齐了还要四圣试禅心,无非佛祖对新组合还是不放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