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生病,试试小儿推拿!

(2011-05-25 19:57:22)
标签:

育儿

发烧

分类: 童梦奇缘

   最近连降大雨气温陡降,可乐在老家重新穿上小棉袄了,不过等冷空气长途奔袭到广州已经势弱。开始几天可口照样穿着短袖T-shirt在户外玩耍,前天才踩到了冷空气的尾巴。但是看着艳阳高照我们大意了,没有及时给可口添加衣服,结果晚上开始发烧。九点钟突破38.5度。一般超过这个度数,就要采取一定的降温手段了,包括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今天听说,同小区里好几个小朋友感冒发烧)

    通过观察可口的症状和分析起病原因,我们判断主要是下午出去玩时受凉了,对于因伤风引起的发烧,多喝水多休息就最好的办法,必要时吃点感冒药就够了,千万不要乱用抗生素,用了也没效。可是,孩子发烧肯定很难受的,可口也一直烦躁哭闹,睡不踏实。这时,我想到之前看过其他妈妈推荐小儿中医推拿,想来试试无妨。具体手法如下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46b.gif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1、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2、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3、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65.gif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4、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30.gif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5、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6、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32.gif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以上手法可以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当晚十点钟我按照上述手法给可口做了一遍,十一点她的体温降到了36.8度,与口服退烧药不同的是,这次降温过程中可口的身体没有明显地出汗。凌晨三点可口吃奶后,体温又开始回升,四点再次突破38.5度,而且开始哭闹,于是我又给她按摩,特别是做头部推拿时(开天门、揉太阳穴),很快就能让她安静下来,估计能有效缓解发烧引起的头部不适。等我做完一遍后,半个小时再测体温就恢复到了37度。

    第二天,一直到九点之前体温都还正常,十点又开始新一轮的升温,十一点创新高39.5度。可能一时吃得太急,可口吃奶到一半时咳嗽了一下,接着全吐了。我被吐得满身都是,可口也被突如其来的呕吐吓得嚎啕大哭,奶奶急着要送她去医院,我们一时被搞得手忙脚乱。可等我帮她换好衣服后,自己的头脑也冷静下来,吸取前几次可口可乐发烧的经验,我知道发烧的过程中体温反复是很正常的,只要没有别的症状出现,与其带孩子去医院,排队验血受惊吓额外再受一次罪,不如在家观察适当吃点药(医院开的那些常规药物,家里都有),更重要的是让她情绪稳定、好好休息,更利于身体恢复。等她平静下来,吃完了剩下的牛奶(其中加了一颗“双扑伪麻分散片”普通小儿感冒药)又给她按摩了一遍,之后她就就睡着了。到这时,我才对推拿越来越有信心了。 此后,凌晨三点又有一次体温的反复,推拿后她就接着睡了。今天上午还是有些低烧,但体温不超过38.5,后来又喝水时又放了一颗“双扑伪麻分散片”。整个下午可口的体温都保持正常,虽然精神还没恢复,晚上不到八点就睡了,但直到写稿时间21:30为止,可口的体温都没有反弹,关键在于今晚了,希望她能安稳度过,那就算彻底的好了。

 

    鉴于初次尝试中医推拿手法帮助可口退烧和缓解发烧所带来的不适,在此我不敢断言这种手法有多么神奇,但是至少免去了孩子打针吃药的痛苦,各位妈妈朋友不妨一试!

   

 

 

*****************************************      另附    ******************************************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64.gif

 

②揉外劳宫1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63.gif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37.gif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60.gif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具体方法见上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05a.gif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05b.gif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05a.gif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51.gif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02.GIF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

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45b.gif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69b.gif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

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28_1_hegu.gif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

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32.gif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41.gif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

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1、补脾经1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43.gif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2、推三关100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64.gif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300次。

 

3、按揉中脘5-10分钟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09.gif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4、推板门 100 次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53.gif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5、揉足三里穴1分钟

http://www.mmit.stc.sh.cn/youngmother/child_anmo/image/anmo024_l_zusanli.gif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