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感染力

标签:
摄影 |
分类: 摄影知识 |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是颜色的名称。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之为原色,两种原色混合称为间色,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称为复色。 明度指色彩中深浅程度,明暗程度。色彩的明度变化有许多种情况,一是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在未调配过的原色中黄色明度最高,红、绿色为中间明度,蓝色明度最低;二是在某种颜色中,加白色明度就会逐渐提高,加黑色明度就会变暗,同时它们的纯度(颜色的饱和度)会降低;三是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暖色由红色调构成,如红色、橙色和黄色,这种颜色选择给人以温暖、舒适、有活力的感觉。冷色来自于蓝色调,如蓝色、青色和绿色,这些颜色使配色方案显得稳定和清爽。
http://s9/bmiddle/001zA53rzy7nNfhAgOI58&690
纯度(饱和度)是色彩的纯净程度,表示色相中灰色分量所占的比例。饱和度通过灰色成分调节,而亮度用加白加黑来调节。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http://s9/bmiddle/001zA53rzy7nNfhAgOI58&690
http://s10/bmiddle/001zA53rzy7nNfjoCJHf9&690
(二)三原色
“原色“的指定并没有唯一的选法,因为就理论上而言,凡是彼此之间无法替代的颜色都可以被选为“原色”,只是目前普遍认定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1907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所发明的天然彩色相片技术进入量产时,他们所选定的三原色其实是橙色、 绿色、
紫色。
1、传统的绘画三原色(红黄蓝)
1666年,牛顿的“散色实验”证明,白光经过一个三棱镜时会形成赤、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且顺序固定不变,牛顿把这样的光带叫光谱。一些专家认为七色光中靛色不应被视为颜色,它只是蓝和紫的浓淡不同的区间而已,后来人们把太阳七色概括为六色,并把它们圈起来,头尾相接,变成六色色环。著名的色彩学大师美国籍教师约翰斯?伊登(1888~1967)所著"色彩论"一书以三原色做基础色相,原色(红、黄、蓝)、二次色(橙、绿、紫)、三次色组合而成十二色相环,排列顺序和彩虹以及光谱的排列方式一样。
http://s3/bmiddle/001zA53rzy7nNfl2z1o02&690
http://s8/bmiddle/001zA53rzy7nNfmZyPJ67&690
2、现代的色光三原色(红绿蓝)、染料三原色(青品红黄)
现代混色理论认为把不同的颜色混合起来,就会形成另外的颜色,一般使用三种颜色进行混合,根据颜色混合后变亮还是变暗分成两种,即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
http://s16/bmiddle/001zA53rzy7nNfpyKBx2f&690
(1)加法混合主要是指发射光源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色光混合中,加法三原色是红、绿、蓝。二次色是红光+绿光=黄光、蓝光+绿光=青光、红光+蓝光=品红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光就是互为补色。例如:红色光与青色光;绿色光与品红色光;蓝色光与黄色光。
http://s8/bmiddle/001zA53rzy7nNfx9EEL27&690
这套原色系统常被称为“RGB色彩空间”,
显示器采用RGB模式,就是因为显示器是电子光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材料发出亮光从而产生颜色。,当没有光的时候为黑色,光线加到最大时为白色。电脑屏幕上的所有颜色,都由红色绿色蓝色这三种原色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用英文表示就是R(red)、G(green)、B(blue)。RGB模式是显示器的物理色彩模式,无论在软件中使用何种色彩模式,只要是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最终是以RGB方式出现的。在电脑中,RGB的所谓“多少”就是指亮度,并使用整数来表示。RGB各有256级亮度,用数字表示为从0、1、2...直到255。256级的RGB色彩总共能组合出约1678万种色彩,即256×256×256=16777216。通常也被简称24位色(2的24次方)。这24位色还有一种较为怪异的称呼是8位通道色,这里的所谓通道,实际上就是指三种色光各自的亮度范围,我们知道其范围是256,256是2的8次方,就称为8位通道色。对于单独的R或G或B而言,当数值为0的时候,代表这个颜色不发光;如果为255,则该颜色为最高亮度。不难理解,纯黑的RGB值是0,0,0;纯白的RGB值就是255,255,255;中性色128,128,128。在下面这个色环中,位于180度夹角的两种颜色(也就是圆的某条直径两端的颜色),称为反转色,又称为互补色,红色对青色、绿色对洋红色、蓝色对黄色。互补的两种颜色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比如要得到最黄色,对应的蓝色为0即可,由此得出,黄色=白色-蓝色,或者是黄色=红色+绿色
http://s8/bmiddle/001zA53rzy7nNfz0pgj67&690
http://s5/bmiddle/001zA53rzy7nNfAFQJCb4&690
(2)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这样的色彩混合叫减法混合,减法混合主要是指反射光源的色料的混合,颜色越混合越暗。减法三原色为青、品红、黄。二次色是黄+品红=红、黄+青=绿、青+品红=蓝、青+品红+黄=黑。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例如:青色与红色;品红与绿色;黄色与蓝色。
印刷油墨不会自己发出光线。因而只有采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颜色,所以需要用减色法来解决。将减法三原色的饱和度均调至最大并且等量混合时,理论上会呈现黑色,但实际上由于颜料的原因呈现的是浊褐色,因此,在印刷技术上,人们采用了第四种“原色”——黑色。这套原色系统常被称为“CMYK色彩空间”,亦即由青C(cyan)品红M(magenta)黄Y(yellow)以及黑K(black)所组合出的色彩系统。
(3)加法混合与减法混合的关系。加色法中的次生色就是减色法中的基色。由此您可以推断出,减色法中的次生色也就是加色法中的基色。这就是加色模式和减色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两种混合一样,三色数值相同时为无色彩的灰度色(将加法三原色的饱和度均调至最大并且等量混合时呈现白,将减法三原色的饱和度均调至最大并且等量混合时呈现黑色)。RGB的值是255,CMYK的值是100,RGB高于100的都是印不出来的,显示器很亮的图片打印到纸上就不那么亮了。另外CMYK的颜色种数少于RGB。
(三)色彩的感染力 (1)色彩对比能增加画面的冲击力。如不同色相的的互补色对比和冷暖色对比,红与青、绿与洋红、黄与蓝,红橙黄与绿青蓝洋红。 (2)冷暖调确定画面主体。暖色调给人以积极、热烈、奔放、温暖的感觉,冷色调给人以安静、平和、冷静、寒冷的感觉。暖色有膨胀的感觉、感觉更近些、暖色主体更突出,冷色有收缩的感觉、给人的距离感更远些、冷色背景可以增加空间层次感。 (3)选色简明保证画面简洁。一幅画面中使用一到两种颜色最好。 (4)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强光下颜色饱和度降低,拍摄蓝天要减少曝光,拍高调照片要保证光线充足。光线本身的颜色会影响画面色彩,上午拍摄的画面色调偏冷,下午和傍晚色调偏暖,日出画面颜色偏红,日落画面颜色偏黄。 (5)影调对色彩的要求。影调从明暗关系上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从色彩关系上氛围冷调和暖调,从影像层次上分为柔调和硬调。浅色亮丽的高调照片80%为白色和浅灰,给人以明朗、纯净、清秀、淡雅、愉悦、轻盈、有没、纯洁之感,如雾天拍摄;过度丰富的中间调没有强烈的反差对比,明暗关系处于高低调渐变之间,给人以柔和、恬静、素雅的感觉;深色沉稳的低调以暗调为主,画面中亮部比例很小,给人以浓重、深沉、庄严、肃穆的感觉;冷调以青蓝为主调,如阴雨雾天拍摄;暖调以红黄为主调,如拍摄日出日落;柔调层次丰富、反差小、画面柔和细腻,如阴天的散射光拍摄;硬调用光追求反差大、光线强、方向性强、画面对比明显。 (6)东方色韵。在众多色彩中,有很多色彩通过两两搭配可以有何明显的东方韵味。黑白两级之色、红黄帝王之色、青绿安静之色、褐黄文雅之色、红黑大气之色……如何拍摄出东方色韵的照片,有技术层面的客观要求,也有审美方面的独到眼光。例如要拍摄青绿色照片,技术层面技巧有:(1)使用白平衡偏移,让画面颜色偏绿偏蓝(2)用ps
raw调整,减少饱和度、对比度,提高曝光;调整可选颜色的中性色,将画面调的偏青偏黄一些。
http://s8/bmiddle/001zA53rzy7nNfmZyPJ67&690
http://s16/bmiddle/001zA53rzy7nNfpyKBx2f&690
http://s8/bmiddle/001zA53rzy7nNfx9EEL27&690
http://s8/bmiddle/001zA53rzy7nNfz0pgj67&690
http://s5/bmiddle/001zA53rzy7nNfAFQJCb4&690
前一篇:拍摄全景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