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铁列车上老弱病残标识的意义何在?

(2025-03-02 11:15:04)
标签:

百姓生活

地铁列车上老弱病残标识的意义何在?

文、图||杨远煌


我们在城市里坐地铁列车的时候,列车上的某处有4个蓝色标识,4个蓝色标识的下面有这样的文字:请让座予更有需要人士。我的解读是那4个标识代表着“老弱病残”4种人群,
下面的文字是对标识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每当我走进地铁列车看到标识和文字时,觉得那一排座位应该是属于老弱病残的,并不仅仅是那一排接近4个标识的4个座位老弱病残来对号入座的。当然不是说身体正常没有缺陷的非老弱病残人不能坐,而是说那一排座位老弱病残人士优先坐吧。然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做的,甚至还不是这样认可的。

2月17日,我在新浪微博里读到了一则视频,发视频的人叫晓磊。几乎每一次打开新浪微博都能看到晓磊发的作品,有文字版的,有视频版的。有原创的也有转载的。通过其点赞和转载的量来看,晓磊在新浪微博的能量是前几位的,也就是重量级的。

晓磊微博视频的题目为《老人指责小伙不让座:种地的料,到上海就要遵守上海的规矩》。这条视频有2000多点赞,被转载76次,有300多条评论。

这条视频的意思是这样的:

上海地铁列车上一位老人站在走廊里,老弱病残的那排座位上坐着一位年轻人。老人很气愤,指责那位年轻人:

“到上海来就守上海的规矩”。

年轻人:“我哪里不守上海的规矩了?”

老人指着在4个标识位置下面坐着的年轻人:“这里写的不应该你坐。”

老人继续说道:“这里写的不应该你坐在这里。”

年轻人说:“这里写的与我有什么关系了,”

年轻人拿出手机对着老人拍起来。

老人气愤的用手挥向年轻人,年轻人将手里拿着的手机向老人伸去,

“你打呀,你打呀。”

这抬杠、挑衅的味道很明显的。

年轻人居然这样问道:“请问我这个位置是老弱病残专座吗?”
老人说:“你没文化。你是种地的料。”

年轻人:“我种地,你去干什么?”

年轻人继续与老人吵着。后来还用上海话讥讽老人。

我回复了4句话:

老人的语气确实重了,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恶评呢?要是小伙坐的是老弱病残的座位,让个座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的语文水平不敢认同【指晓磊转载视频过来造的标题】,“老人指责小伙不让座:”这个题目对读者有误导,应该是小伙坐在了老弱病残的座位上,老人指责罢了,题目不具有正能量。

那一排座位都应该是老弱病残的位置,年轻人的那句“与我有什么关系吗”,这话错了。

小伙明明坐在老弱病残的座位上,还问坐的是老弱病残的专座吗?老人的语言也偏颇了,什么“上海的规矩”,武汉市的地铁上也有老弱病残座位。什么“种地呀”,即使是教育年轻人也不能这么说。

“给老弱病残和更需要的人士让个座”。我在上海市多次坐地铁,多次听到地铁广播里先后用普通话和上海地区方言滚动播出。

“给老弱病残和更需要的人士让个座”。我在武汉市经常坐地铁也多次听到地铁广播里用普通话滚动播出。

几年前当我在武汉市坐地铁看到一位工作人员手举着一个印着“先下后上”字的牌子,同时广播里也有“先下后上”的语音播报。这本来是一种提示。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提示是不是太低级了,这是小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那个时代小学生已经做到了的事情,为什么如今还要如此大势宣传呢?而当时的场面恰恰是人们对于“先下后上”的牌子视而不见,对于“先下后上”的语音播报是充耳不闻。

关于公交车上、地铁列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位之事不是法律规定了公民应该这样做,不这样做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给老弱病残和更需要的人士让个座”,是一种道德提倡。个人做到了是个人的风格与姿态,个人没有做到是本份。不过,越是给别人让座的人越多,社会风气就越好。越是给别人让座的人越少,甚至在地铁上发生了象晓磊发的视频里的争吵说明了人们的道德风尚很糟糕了。说实话,晓磊发的视频只能说明老不像老少不象少。

在这则视频下面的300多条评论里有绝大部分是谩骂老人的,甚至是群殴老人的。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老人的话不中听,甚至带有某种歧视,但是年轻人也不对呀,抬杠、讥讽老人就对吗?为什么对老人就求全责备,对年轻人却是委曲求全呢?

虽说是人口机构老年化了,但是谁说现在是老年人的社会?在300多条评论里别说是替那位老年人说话,甚至连说公道话的评论也就那么几条。我觉得这样下去那就不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的结局了。

2025年2月23日星期日

地铁列车上老弱病残标识的意义何在?


地铁列车上老弱病残标识的意义何在?
地铁列车上老弱病残标识的意义何在?

地铁列车上老弱病残标识的意义何在?

上图是杨远煌2月14日拍于武汉地铁4号线。
接电话女人的包包占去了半个座位。地铁走道里站着很多人,女人为什么不自觉的将包包拿起空出座位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