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里凌晨在垃圾桶里捡拾废弃塑料瓶的人

大城市里凌晨在垃圾桶里捡拾废弃塑料瓶的人
文、图||杨远煌
早晨跑步的习惯对于我来说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了。
无论天晴还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我从不间断。
无论是在我长期生活的乡镇,还是江西省、湖南省、上海市、北京市、武汉市、长沙市,我凡到过的地方都能够坚持着。
相对于其它省份和大城市,我在本省湖北省的省城武汉市呆的时间比较长了。不呆就不呆,这一呆就是3年了。我仍然保留着早上跑步的习惯。
好汉不提当年勇。奔六的我两年前都是每天早上跑步6公里,速度为一般。现在的体能对比自己巅峰时有所下降,每天跑步之后工作起来还是有点累的。于是便调整为隔一天跑步6公路,这样白天工作起来身体感觉还不累。所以,这两年来,我的跑步规律为隔一天跑步6公里,速度为一般。
夏天的早上起床跑步的时间一般是凌晨4:15分左右。起床后穿衣、做点准备的事情大约花10分钟就开始跑步了。
我跑步的线路来回在中北路的两旁。
道路两旁的香樟树见证着我的去去来来。
道路上奔跑的不多的机动车、新能源车、洒水车以及道路两旁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步行的人构成了一幅大城市凌晨的动态而又并不算喧闹的画面。
这天早上我跑步到了中北路的北边。
一辆自行车超到了我的前方。
自行车的龙头上挂着好几个不大的手提袋,三脚架杠上搭着两个比较大的袋子分在杠的两边,黑色的,象是用布特地缝制的。两边布袋口分别朝向外面,用手可以放进去东西。
骑着自行车的人看上去是一个年轻的帅哥。
我跑着追赶他的时候,眼见他停下自行车,走到道路旁的垃圾桶里拾到了两个塑料瓶放进了袋子。
没待我赶上他,他就骑上自行车继续往前行了。
我跑完全程再没有见到他。
一天早上能够捡多少塑料瓶才能够保障一天的生活费?
后来几天也没有再见到他。
那天早上,我仍然沿着固定的跑步路线跑着。一位女士骑着两轮电动自行车超过了我。那身影看上去是一位年轻的女士。当电动自行车跑到我前面大约百十米的道路垃圾桶旁便停了下来。女士的手探向垃圾桶。哦,原来女士也是凌晨捡塑料瓶的。她骑的电动自行车前后也挂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是用来装废弃塑料瓶的。
不过,又是几天过去了。分别见过一次的捡废弃塑料瓶的两个人再没有见到。
又是几天过去了,我早上跑步还是没有见到前面先后见过的那两个人。倒是见到了一位用脚踩瘪捡到手的废弃塑料瓶的人。她弯着腰躬着身体,将身旁的一个个废弃塑料瓶踩瘪。这是为了装进袋子节省空间。这位女士看上去已届中年。
以后一段时间再也没有见到3位在道路旁垃圾桶里捡拾废弃塑料瓶的人。
在我的心里有一个悬念,为什么再也见不到那几个捡拾塑料瓶的人了呢?他们的生活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不给我关注他们的机会了呢?
在我第一次见到的那个捡拾废弃塑料瓶的帅哥大约两个月后的一天早上,我跑步时终于又见到了他。
再次见到他的位置与第一次见到他的位置直线距离相隔差不多两公里。方向相反了。
他仍然是脚蹬着自行车,自行车后面的大黄色尼龙袋装满了。自行车龙头上还挂着几个手提袋。他从我的身后超过我。我感到意外又惊喜,终于又看到他了。我拨弄着手机拍照,好几下没有找到手机里拍照的标记。我的跑速渐渐放慢,而他的骑行速度并没有放慢,他的距离与我越来越远。当我在手机里找到拍照的标记比对时,他与我的距离已经不好拍摄了。为了抢拍到一张照片,我加快速度跑起来。还好,他在前面的那个垃圾桶旁停了下来。这下子终于有了机会,我担心他不会让我拍正面,只是拍下了他的背影照片。
他从自行车龙头挂着的手提袋里摸出一个装着矿泉水的瓶子喝起水来。我渐渐的与他的距离近起来,已经是面对面了。是一位小伙子。面庞清癯,偏瘦,耳朵孔里戴着耳机。
待他喝过水,我问他“一个早晨能够捡到多少塑料瓶?”第一遍他没有回答。我问第二遍他也没有答复。当我问他第三遍他才答道:“捡不了多少。”
是啊,一个废弃塑料瓶卖出去两毛钱,一个早晨捡300个塑料瓶卖出去的价格是60元。他一个早晨能否捡到300个塑料瓶呢?
他继续推着自行车走着。
本来我还想问问他,天晴还好,雨天呢?
我想即使问了,他会回答我吗?他也许不需要我的所谓关注。他干着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过了两天,我又见到他脚蹬着自行车驮着黄色的装得没有那么满的大尼龙袋。他没有停下车给我拍照和问话的机会,劲直蹬着自行车前行了。
第二天天便下起雨来。我跑步的过程中没有见到他。他仍然蹬着自行车捡拾废弃的塑料瓶吗?不知道。
也许有人会问,你这样关注他干什么?
我是底层人,我想他也应该是底层人。底层人不关注底层人关注上层人?
有人会问我:你关注底层人得到了什么?
试问:去关注上层人我会得到什么?
关注底层人不是在关注我自己吗?
能够关注底层人,为底层人写点东西,我觉得心安理得!
我觉得值得!
其实,底层人关注底层人还远远不够!
2023年11月1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