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兴趣怎能掌握在家长手中
(2022-10-13 18:26:19)
 
 
事例一:一位小女生在我们书院报了8课次的体验班。最后一课,她的爸爸在书院家长休息厅等下课后接她回家。我征求她爸爸的意见:“孩子继续学习书法怎么安排的?”孩子爸爸回道:“那得看孩子对学习书法有没有兴趣。”我听了这样的回复简直无语了。8课次实际上是16课次,与我们合作的招生机构是这样安排的: 一课次45分钟,约定两次课连续上,这样16课次变为8课次,一课次一个半小时。那个小女生已经学到第8课次了。没有迹象表明学生是被逼迫来的,在课堂我们也没有强迫她做什么,她表现得很自然,很专注,有进步。家长为何说“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呢”?
孩子下课出了教室来到爸爸身边。我突然的问孩子:“你对学习书法有兴趣吗?” 
孩子回答:“有哇。”
我对她爸爸说:“你爸爸说是看你对书法学习有没有兴趣,有的话就报名。”
孩子说:“有兴趣,有兴趣。”
她爸爸却说:“让她妈妈来给她交钱报名吧【正式课】。 
结果,那个孩子没有来我们学院报名继续学习书法。我想是家长回到家里象随意编造一个理由来拒绝我一样随意编造了一个理由来忽悠孩子不来学习书法了吧。家长说的“看孩子对书法学习有没有兴趣”的说法不过是托辞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这样子只能说明孩子的兴趣掌握在家长手中。
事例二:一位女士带着她的6岁的女儿到我们书院来咨询学生学习书法的事情。我给孩子上了半个多小时的书法体验课,孩子在专注方面在配合老师方面还可以,坐姿和握笔姿势一说能懂,一教能会。给孩子上体验课结束后,我实事求是的给孩子的妈妈讲孩子的课堂表现,建议孩子的妈妈给孩子报名学习书法。孩子的妈妈说:“还得考虑考虑,看孩子有没有学习书法的兴趣。”孩子则在旁边坚定的说:“妈妈,报名,报名。”孩子连说了几遍。结果呢,妈妈不但没有给孩子报名,反而在孩子的头上打了一巴掌。当然,妈妈并没有打疼孩子的意思,对孩子来说,妈妈的举动是一种制止行为,制止孩子的“报名”。妈妈向我咨询了价格和课次等学生学习书法的事情之后,说:“等她爸爸来给她交钱报名吧。”结果,并没有象孩子妈妈说的那样孩子的爸爸来给孩子交钱报名学习书法。
事例三: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孩来到我们的书院,我们的书法教师给孩子上了毛笔课和硬笔课,孩子对硬笔根本没有兴趣。对毛笔课很有兴趣。他们向我咨询了课程和价格之后,孩子的爸爸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孩子答应上硬笔课就给报名,不然的话就不报名。”结果,孩子很失望的被爸爸带走了。
事例四:有个小男孩在我们书院报的是毛笔硬笔兼学的书法班,。那一课是我给上,孩子对我说要练毛笔字,妈妈在电话里硬是要孩子练硬笔字。其实,孩子不止一次不愿意练硬笔字,妈妈就是不答应,说是学校里有硬笔字的钢需。我觉得妈妈不对。为什么呢?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更何况练毛笔字可以给硬笔字打基础,可是,家长哪管这个道理呀,火烧眉毛顾眼前吧。
事例五:一位妈妈带着大小两个孩子来到我们书院,大孩子练书法,6岁的小女孩和妈妈就在休息厅等着。只见妈妈现场教6岁的小女孩背诵英语单词。妈妈时不时的呵斥小女孩。小女孩战战兢兢的。妈妈的坐姿不端正,一只脚搁在凳子上,面部象僵尸一样毫无表情。从她嘴里吐出的多音节的英语单词象冰雹一样砸向孩子。小女孩显得极其小心翼翼,但是还是免不了被妈妈抬高的语调训斥。其实根本不关我的事,我出于对女孩的担忧,问孩子的妈妈:“这么点孩子适合学习英语吗?”妈妈的样子表现得无可置疑,对我的问话不肖一顾,看妈妈那样子是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那个小女孩有一位在英语方面了不得的妈妈。妈妈根本上不知道好象也不顾及她这样教小女孩学英语其实是在伤着孩子。
当然,家长还有其他的不尊重学生兴趣的做法。 
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千真万确。但是,这样子让孩子的学习兴趣掌握在家长手中实在是大错而特错。希望家长们还是把选择兴趣的权力还给孩子吧,要相信孩子的眼力与感受,孩子对课外学习兴趣比我们家长更准确,家长们,在课外学习兴趣方面不要再贻误孩子了,免得到时候后悔不及。
2022年10月13日星期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