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大概是最承载中国人离愁别绪、感叹流年易逝的节日了,这两年春晚里击中泪点的歌儿时间都去哪儿了、当你老了,无不升华着这种感喟——我们都在渐渐老去。
这个春节回家,依旧来去匆匆,连去带回4天时间中的惟一好天儿里,去了趟石家庄植物园——上次去,是2003年国庆节,彼时,婚了不满一年,妈妈刚刚退休,老爸还继续着革命工作。十二年恍然一梦,再走入这片园区,父母年望古稀,老公肚子见长,我,那时还勉强能被称为“女孩”,到如今女孩的妈,我们全家的焦点,自然是那个女孩小荃同学。
上一组旧照,12年前的我(不做对比了,老了就认了吧
)。

那时植物园新开不久,一直被认为“土”的石家庄难得有这么大片的绿色,草坪前拍下的照片,被某同事问“去欧洲了?”那天天很蓝,阳光灿烂得刺眼,湖面碧波荡漾,泛舟其上,无比惬意。对于那天的记忆,我只剩下“绿”和“蓝”,对花儿反倒无甚印象。
12年间,京石两地来来往往,植物园似乎从未再被提起过。
12年后,今年春节年初四,风吹雾散,蓝天晴朗,再次全家总动员,跟着小荃的脚步,去植物园里寻找新发现吧。


我穿了件装嫩的亮黄色羽绒服,小荃反而爱上姥姥买的这件淑女范儿的灰色大衣。热带植物植物馆里,荃认识了红豆杉——那是某次活动时妈妈给自己起的自然名;看到了比平时见到的叶子大许多的滴水观音,见识了满树干“小钉子”的“美丽异木棉”,俗称美人树,树干上的“钉子”,是出于自我保护吗?
同时,还看到了这些(下图),古建筑上刻字留念,植物叶子上也不放过,文明游园真的是梦?

进入沙漠植物馆,湿热变成了干热,此处另有一番天地,高耸的仙人掌、硕大的仙人球类植物,造型奇特的光棍树、麒麟掌,无不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郁金香馆是最大的亮点。亭亭玉立的郁金香,颜色、花型众多,有我们常见的,也有比较难得一见的。白色花朵后那个红裙小人儿,更是个亮点吧?



这种花型(上图)的郁金香似乎不太常见。

边边角角穿插着色彩丰富的风信子。
接着又去了山茶馆,话说,诸如牡丹与芍药,玫瑰与月季等种种花儿,我都分不太清楚,也是第一次看到山茶花这么多不同的品种,很多,花型真像杜鹃啊、牡丹什么的。
树化玉,也是第一次了解这个名词——百科书中写道:树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它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环境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纳入周围岩层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缤纷的色彩物质,这就是硅化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硅化木木发生了差异的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树化玉,也叫木化玉。树化玉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瑰宝奇石,其形成需要极其苛刻的地质环境条件,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翡翠出产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形成树化玉的条件,也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树化玉贮藏最为丰富的国家。

梅花馆里,盆栽的梅花让人想起《病梅馆记》,远不如去年春节南京梅花山上初绽的梅花那般鲜灵,倒是梅园前的碧水蓝天令人心旷神怡。
12年后重游植物园,还有个更大的意外:某馆出口处,突然身边一女士拦住我,说“你好像我小学的同学”,我定睛一看,脱口叫出“HUOQIAN”,真的是小学同学,刚上初中时还见到过,但之后再无谋面,掐指算来,迄今25年——我们竟然能在第一时间认出彼此!她是一家三口来游园,女儿大概9、10岁的样子,小姑娘看到小荃,又看看我:“阿姨,小妹妹的脸型跟您一样啊。”真是心明眼亮的孩子。

就是这样,故园重游,12年恍然一梦。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