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学前班的生活已经4个月了,上课的同时,各种活动也有声有色——第一个月索尼探梦了解声与光,第二个月百望山登高探秋,第三个月自然博物馆访古问今。而第四个月,正值岁末,一场充满中国元素的亲子嘉年华“那些年玩过的游戏”欢乐上演。

第一大传说:史上最年轻校长和最可爱小同学
准备篇:
常常早晨送荃到的挺早,看他们教室屏幕上就播放着古诗词,孩子们有一搭无一搭的看着,后来看她拿回家两张纸念念有词,都是简单的古诗,有的还加了动作,再后来告诉我“要表演”。
看到活动预告发布时,暗自庆幸不和我们请假出门的时间冲突。发现报名须知里有一句“欢迎穿唐装或民族服饰参加活动”,又翻箱倒柜,挖掘出一件荃“小时候”的坎肩,一岁多春节时奶奶给买的,像个大大的袍子,如今,成了俏丽的紧身小衣服,能穿就好。

活动临近时,荃又从学校拿了一张正儿八经的邀请函,用来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参加活动。找谁呢?有的娃上学了超龄了,有的这个时间安排了其他事儿,最后呢,还是“十个星期没见”(第二大传说,小DU同学语)的DUDU接受了邀请。
好吧,团体古诗词唱诵、老艺人抖空竹、捏泥人、吹糖人,小丑的魔术表演,可以亲自上阵的跳房子、滚铁环……我很期待活动究竟会怎样。

活动篇:
时间:12月20日上午。
地点:朝阳体育馆。

兴冲冲的不到8点半我们就赶到了。老师带学生们入场整队热身,大人和受邀请的小朋友到看台找地方坐好当观众。远远的看着场地中的小荃,要么和几个好朋友聊得热乎,要么凑到老师那儿一起照相,兴奋得不停蹦蹦跳。
DUDU和妈妈到了后,DUDU大声喊荃荃,小荃终于看到她们,俩人开始隔空张牙舞爪,实在欢乐。

体育馆上方悬挂的学校理念,我最喜欢那句“心怀大爱做小事”,有爱孩子的心,才有细节上的体贴。

周围的展板上是孩子们的作品:写的字画的画做的手工,稚嫩又美好。


团体古诗词表演,《鹅》、《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等等,脍炙人口的的诗词加上小朋友的肢体语言后显得更生动。

老艺人抖空竹,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而魔术师一登场,就被场上的孩子们围个水泄不通,观众只好看大屏幕了。
接下来是亲子互动环节,老师们各自守摊儿负责秩序维护,孩子们由家长带着,或三三两两,开始寻找各自感兴趣的项目。





七个校区的孩子和邀请到的伙伴着实不少,而老艺人们数量有限,于是很多热门项目要排长长的队,尤其吹糖人儿,队伍那是超级长。DUDU和荃拽着一串儿气球满场飞,抖了空竹,跳了房子,抽了奖品,然后呢,小姑娘被漂亮的画脸吸引了,执著的去排队了。好吧,耐心等,这也是成长必须的体验。跟我们一起来的姥姥姥爷,一个坐椅子上休息了,一个去排糖人儿队伍了(到散场也没排上),我和DU妈聊天,俩娃就耐心的等着吧,当然人家有吃有喝有聊也不寂寞。


因为时间关系,排在后面的小朋友不能一一画绚丽的蝴蝶了,小花儿也让她们回家不肯洗脸。
感受篇
选择学前班时,这里每月一次的大型活动是吸引我的重要因素之一。前三个月的活动没有家长参与,老师带着孩子,东奔西走,尤其还有一次上山,真心的不容易,小荃每次回来都跟我说“好玩儿”,我看他们在照片上也都开心不已。这次,本学期已过大半,算是一次小小的检验吧。张贴出来的作品,显示了孩子们这几个月巨大的进步;团体古诗词诵读,一来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二来这个集体表演,显示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我相信准备的过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活动前一晚,我在微信里看到老师们连夜布置场地;第二天一大早,又看到他们张张笑脸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当然,最后,还听到了他们的歌声,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小荃前几天也总哼这个调调,原来是这么来滴!
下个月,会有什么样的精彩呢?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