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沟行走记

(2014-06-17 07:52:19)
标签:

育儿

关沟

一直走

亲子行

分类: 多彩活动

关沟行走记
                                                         山间的精彩景致。


       最近一周多的时间里,小荃常念叨“一直走爷爷”,问为什么是关沟72景而不是71景,问什么时候再去玩儿,还自己总结道:“DUDU妈妈说了,还有机会,我很期待。”这一切,都缘于上周六(6月7日)的关沟行走,那么美好的一天!

 

       周五一场大雨,彻底洗涤了天空,久违的彩虹让人们可以用“幸福”两个字来形容天气。周六,更是高天流云,清风送爽,常常拥堵的八达岭高速也意外的一路畅通,此行,就从好心情开始。

 

       DUDU妈是当之无愧的领队,早就精心策划了这次走关沟的活动,并联系了一直走老师。65岁的一直走先生是户外界的“关沟第一人”,完全的志愿者,用他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对自然的热爱,感染着此行的每个人,而其谦逊的态度、和蔼的话语,更让大人和孩子都倍感亲切。牛牛、美美、荃荃,4个5岁多同行的孩子是老朋友了,都在山间历练过,都是“不掉链子”的小孩——此番,真是收获了太多感动,有太多想说想写的话。

 

关沟行走记
                                                             集结之后第一站:南口城。
关沟行走记

       在南口车站附近集结,队伍驶向南口村,关沟之行从这里开始。路上,一直走先生讲道,100多年前,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时为了不与民争地,把南口车站设在了村南面的一片河滩地,今天,南口镇围绕南口车站发展起来,而古老的南口村依然是那个村。先生用正太铁路边石门小村发展而来的石家庄作比,对于在石家庄生活了人生前19年的我来说,倍感亲切。

 

       南口城的关城、村内民宅的建筑特色、南口战役、李公墓前的石虎,边走边听边看,继续遗憾着喜读历史的荃爸没能来。孩子们对历史的感受显然不如大桑树上香甜的桑葚来得透彻,那就先享受美味吧。

 

关沟行走记

关沟行走记

关沟行走记
                                                             云台:精湛的工艺。
 

       驱车北上,第二站居庸关,孩子们看到长城都喊着要去爬。呵呵,宝贝们,有的是机会专门爬长城,听一直走爷爷讲故事才难得。居庸关看的重点是始建于元代的佛教建筑云台。

 

       继续往上关前进,这一路走走停停着实有趣,孩子们争相给俯卧在草地上的骆驼喂食,见识了核桃树、山楂树,见识了关沟第一神木——种植于唐代,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一棵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庇护着一代代子民,见证历史沧桑,见证世事巨变。

 

关沟行走记
                                                              骆驼爱吃什么草?
关沟行走记
                                                                千年古木,沾沾仙气儿。


关沟行走记

关沟行走记
                                                             珍贵的纪念。

        车停在上关一处在我看来像烂尾楼的地方,上山去看三世佛。这些爱爬山的小家伙,今天的山爬起来都意犹未尽,一直走爷爷也对他们的好体力刮目相看了。在北京生活快20年了,但是对于京城以及京郊的古迹仍是知之甚少。回来后特意在网上查询,才知道上关城是明代洪武元年修筑的关沟内的重要防线,三世佛摩崖造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有限,虔诚的人,去祈祷一下吧。

 

关沟行走记

关沟行走记

关沟行走记
                                                              温榆河源头。


 

       下山途中桑树上沉甸甸的桑葚继续让孩子们扮演了小花猫,边吃边采装着走。循着山间小路前往穆桂英点将台,清澈的溪流边,老先生告诉我们每次徒步至此都会接水喝。孩子们岂肯错过这天然泉水?各自的杯子、瓶子纷纷上阵,接了就喝,冰冰凉的,毫无杂质的,天然的甜。

 

关沟行走记
                                                            行进中同时拍到4个小孩儿真不容易。

        三个生日不过相差两个多月的小女娃依次列队,紧跟在一直走爷爷身后,身后的爸爸妈妈们更多了些感慨。仰望蓝天,厚厚如棉花糖般的白云仿佛一直伴随我们前行;环看四周,绿树野花间几个雀跃的孩子让山间的鸟儿不再寂寞。一切的一切,真实而美好。

 

关沟行走记

 

       攀上穆桂英点将台,小朋友们在小水坑处比比划划,DU妈高唱一段《穆桂英挂帅》,豪气冲天,还能再帅一点吗!

 

       补充能量的午间野餐在弹琴峡的一个小亭子里,各式自制美味简餐让一群人大快朵颐。头天的雨挡住了我去采购的步伐,早晨起来将家里仅存的两个馒头给炒了带来,下次,再弄得丰富些。

 

关沟行走记
                                                       “吃”的集合+创可贴怪样小荃。
 

       走过八达岭高速的人想必都会对“弹琴峡”有些印象,苍茫山间,长城险峻,狼烟未尽,却突然出现如此婉约的名字,很诗意不是吗?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纳兰容若的词,怀古又哀怨。山谷间小佛龛里听音的弥勒笑看人间多少事,如今听到的恐怕多是各种车的轰鸣。

 

关沟行走记

关沟行走记

       攀登几乎直上直下的小天梯时,老先生准备了非常结实的背包带供我们拉扯,孩子们勇气可嘉,视“怕”字不存在,跟在一直爷爷的身后,以一个孩子一个家长的顺序,手脚并用的前进。到了那段小悬崖边,小荃更是战胜了妈妈的胆怯,跟着一直走爷爷和小伙伴们勇往直前,她后来说我:妈妈,那个爷爷那么大年纪,也比你强多了——我心明眼亮的小孩儿,你咋说的都是实话?

 

       金鱼池、水关景区、石佛寺、詹天佑故居,小朋友们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也可能是移步换景处处新鲜,大雪糕更是给他们提精神。接下来的地方更是一大亮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行铁道和青龙桥火车站。

 

关沟行走记

 

关沟行走记

关沟行走记
                                                            现实中的远比课本上的来得真切。
 

       詹天佑先生的雕像前,大人们在听一直走老师讲历史讲典故,孩子们则自由嬉戏跑来跑去,交流着他们的小心思小秘密。幸运之神这一天似乎格外眷顾我们——正好一列S2列车驶来,怎么进站,怎么出站,大人和孩子都看得真真切切,一切,不再停留在历史课本上。青龙桥车站的古朴样子我非常喜欢,仿佛穿越到民国时期的电影里。下午4点的阳光照着孩子们的发丝,汽笛声响,4个娃坐在站台上向即将离开的列车挥手,俨然梦幻的镜头。

 

关沟行走记

 

       时间关系,长城博物馆留待以后了。最后一站是八达岭镇岔道村,岔道城遗址笼罩在夕阳柔和的光辉下。远望青山如黛,长城蜿蜒,历史的苍茫感顿时升腾而起。近看人人似画,无限享受,DUDU爸爸的镜头一直对着玩饭店游戏的小朋友们,点菜、炒菜、上菜、收银忙得不亦乐乎。

 

关沟行走记关沟行走记

       这一行,从年龄上来说,是老、壮、幼三代,从心灵上来说,我想就分两代吧:青年和孩童。城门洞里剪影完美收官,昌平城水萝卜饭店美味的饺子让我们举杯相庆相约——下一次,你期待吗?

 

关沟行走记

 

       补充几句话:

       NO.1 此行因为荃爸有工作,遗憾未能参加。我带小荃搭DUDU家的车,这俩结识快3年常在一起玩儿的妞,一会儿好得要穿同款衣服当双胞胎,一会儿你一言我一语开打,直到晚饭时俩人抢着要吃最后一个饺子。孩子大了,主意都很正,这些宝贵的经历会是他们成长的催化剂。

       NO.2 孩子也是妈妈成长的导师。想当年我也是多宅的一个人啊,如今陪着孩子东跑西颠,在很多方面也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看到了更多更美的风景。很多时候,想让孩子未来的生活能与自己有所不同,想让她朝着你期待的方向成长,那么首先要改变的,还是自己。呵呵,赶紧去买双给力的登山鞋。

       NO.3 感谢一下吧——老先生一直走是绝对的好向导,DUDU妈妈是出色的组织者,DUDU爸爸给拍了好多美片,同行的每个人凑成了一个小集体,集体的力量促成了完美的一天,谢谢每一位同行者,包括大人、孩子。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陀螺转起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