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9日。如果3-6岁划为“学龄前”的话,满35个月的荃,仅一步之遥了,我快成学龄前小朋友的妈了,那么,意味着“生个孩子傻三年”的阶段该过去了吧?也意味着,入园焦虑还没解决呢,就不得不考虑以后小学择校的事儿了……愁人的事,先不提了!

大事件之哭吧哭吧不是罪
本月大事件,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正式成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开始接受入园焦虑的考验了。
情绪上,一周以来,从开始嘴硬说自己什么时候都不哭,到变得回家后分外粘人,说话哼哼唧唧,总是“妈妈你陪着我吧”;稍有不满或者提要求的时候,总是撇着嘴露出哭腔——在一位幼教工作者那里学了一个名词叫“补偿性发泄”。分离焦虑就是这样:早晨起床,不再欢实的跟我们喊“早晨好”,偶尔要求“再躺一会儿”;出门,有时一路跟邻居打招呼,告诉人家自己要上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才哭;有时未出家门就大哭,路上红着眼圈一副可怜巴巴的神情,见到老师又大着嗓门喊老师好,娃娃的脸变化的速度,实在不是我能跟上的。呵呵,“小哭怡情”
不必太介意。
吃饭还好,没听老师说她哪天少吃了,自己吃,告诉我:“有小朋友让老师喂,我笑他们”,孩儿啊,咱还是厚道点。上周五晚上回来,整个上衣花花的——坚决要求晚饭自己吃炸酱面的下场。
午睡,老师说她每天都睡了,她自己有时却说“我睁着眼睛呢”;晚上的精神头儿不如以前,估计跟幼儿园中午睡得早有直接关系。
每天都说在幼儿园开心,哼的小曲也应该是老师教的,连说带比划。逗的是,时不常在家里做打电话状:“我一会儿就去,爸爸骑自行车送我”,我问干什么呢,答“我给于老师打个电话”。
还有个问题是,又重提“上大床睡觉”。荃小时候在外面坚决不肯躺着,譬如亲子班的游戏中,保健科体检量身高的过程里。所以对她在幼儿园午睡小担心——睡倒是睡了,但在家“睡晚觉”时,又闹着上爸爸妈妈的大床——从今年春节后彻底分床至今,这是半年多没提过的事情了。幸好,我听了有经验的妈妈的话,没有这么快实行“分房计划”。不过,狠心如我,她上大床睡的要求没能实现,但起床后,我会第一时间让她到大床上玩一会儿。
关于初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我很头疼,也很矛盾:有时在她面前显得很烦躁,有时又过于迁就她,以致被批说太软……唉!原则与度,操作起来真不是易事。给荃留多长的适应时间合适?希望她快快变回原来那个总是笑意写在脸上的小精灵。

其他事之“我厉害着呢”
挺困惑怎样教育集体生活中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她与人友好相处、不被人欺负又能在遇到伤害时妥善保护自己?最近发现,胆子不大的荃也并非温良恭俭让的孩子。想玩儿别人的玩具,知道不去抢,但会很执着的一遍一遍问人家:“可以让我玩儿吗”,直至要到手;不被对方的东西吸引,便使劲儿护着自己的玩具,人家要玩儿,她小脸一绷,“不行”,甚至“什么时候都不行”,有一次看她弄得一个四岁多男孩眼泪都流下来了,只好出面跟她掰扯一番,她倒又嬉皮笑脸的“图图哥哥你玩儿吧……”我们说她厉害的话也被她听去了,演绎成:“我厉害着呢!”面前又出现了教育的难题,做好再啃硬骨头的准备。
其他事之坐第一架飞机
本月内,哈尔滨成为荃迄今到过的最远的城市,连写三篇,审美疲劳了。关于“坐第一架飞机”,是想说她的秩序感。很久了,看书,成套又有顺序的话,一定从第一本开始,按顺序讲;成套但没有标着1、2、3时,她自己会排一个,第一轮这样讲,第二轮再讲时,她自己不会搞错。我们在7号登机口等候,她一直念叨我要坐第一架飞机,任凭你怎么解释航班编号什么的。这就是所谓的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的表现吗?理论欠缺中。

附录:近期趣话记录
1.荃吃饭时喝粥,然后又要喝水,跟我说:“我把粥倒在水里,放上米和豆,然后咕嘟咕嘟煮一下,就成西红柿汤了。”
2.某日荃爸去一火灾现场,回来后说自己满身都是焦糊的味道,荃道:“爸爸,你掉水里了呀?”
3.看到一位邻居奶奶穿的衣服,胸前有类似烟花的五颜六色图案,荃兴奋的指着:“奶奶,你衣服上放炮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