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所拍图片实在不给力,显得色彩更暗了
)
看过好几个关于绘本《第五个》的书评,拿到书时,还是小惊了一下。暗淡的画面颜色,两三岁的小朋友会喜欢吗?如果对于再大些的孩子,是不是情节又有点简单?可是,那一连串的奖项和推荐,应该也不会白得啊。
特意查了“博洛尼亚儿童书展”的来龙去脉,了解了一下“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是何方高人。然后,认真的看(包括提示和专家导读),终于有所悟;给荃讲,她超出我想象的喜欢。

黑漆漆的房间,昏暗的灯光,一扇关着的门,门缝下透着亮色,五个破损的玩具——企鹅、小鸭子、小熊、小青蛙和小木偶在各自的椅子上一字排开,它们在等待什么?
门开了
出来一个
进去一个
还剩四个
门开了
出来一个
进去一个
还剩三个
……

(请注意屋顶上的灯,随着情节照的方向不同)
一直到最后,只剩小木偶坐在椅子上——孤独;对那扇门里究竟是什么——不安,甚至是恐惧的情绪让它流下了眼泪。
别无他法,小木偶“独自进去”,终于豁然开朗,门的那一端,大概是间手术室,与等候区相比,有温暖的灯光和宽厚的笑脸,“医生你好”,原来,是这位医生让玩具们都恢复了健康,一个个蹦蹦跳跳就出来了。
整本书的调子一下子明亮起来。

(这个小木偶,应该是故事的主人公)
给荃讲完一遍,她要求我再讲一遍,然后说“真好看啊”。看来,这只有75个字、每幅画面又很相近的绘本抓住了小朋友的心。
去医院看病,候诊,等着护士叫号的时候,我们不也是忐忑着吗?
孩子的世界里,为什么有时我们看着不值一提的事情或者物品,他们会出人意料的害怕?有无知者无畏的,但更有因为未知所以恐惧的。
一年前的荃,坐电梯会哭,不肯独自玩儿滑梯,在海边不敢下水……我曾很着急,给她贴一个“胆小”的标签。一年后的现在,很多当初的“害怕”已经成了小菜一碟,我也释然,渐渐明白,成长的路上,她还会碰到许许多多来自未知世界的疑惑和忧虑,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她时间,是耐心引导,帮助她克服恐惧。
附:
1.《第五个》
作者:[奥]恩斯特·杨德尔/文 [德]诺尔曼·荣格/图
译者:三禾
南海出版公司
爱心树世界杰出绘本选
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联合推荐
获得奖项:
博洛尼亚最佳绘本大奖
1997
“最美的德国图书”奖
1998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奖
1998
波隆那图书大奖
1998
德国基督教出版协会插图奖
1999
“银羽毛”推荐书目
1999
荷兰国家Vlag en Wimpel奖
2.关于博洛尼亚儿童书展
博洛尼亚(意大利北部城市)儿童书展有着46的历史,每年高度专业化的展示业界最新动态,全面俯瞰儿童图书出版业,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出版商的积极参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的儿童书展和年度儿童图书博览会。全球最负盛名的儿童出版商,如兰登儿童图书、哈珀—柯林斯儿童图书、企鹅儿童图书、迪斯尼等等,都非常重视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每年均会携新书、新作者参展。
书展上一个重头戏便是颁发最为著名的“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 ”(Bologna Ragazzi
Award),这也是全球儿童出版界最受瞩目的奖项,以创意、教育价值、艺术设计为标准,评选出小说类、非小说类以及少年三个级别中最杰出的作品,折桂的图书都被冠以优质图书的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