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时在父母家看到一摞杂志:《老人世界》,是爸爸单位给退休职工订的。印象里,20年前我在姥爷家、爷爷家看到过这样的书报,老人这个词,我以为就是指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隔一辈的长辈,满头银发真正的老年人。
那时,父母正值壮年,是我遮风挡雨的大树,有困难找爸妈,似乎天经地义。看着他们为生活奔波,忙碌着工作,侍奉老的,照顾小的,好像也理所应当。
19岁离开家,每个寒暑假回去,尽管独立生活的能力越来越强,再不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孩子看,但是在父母面前,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依然是坚实的依靠。
后来,上一辈的老人都不在了,父母也退休了,我在另一座城市里忙碌着。不远,但每年也不过回去两、三次,每次待不过三、五天,开始感觉他们说话啰嗦了,步伐不那么灵便了,几个月不焗油,就已是白发丛生。
他们盼望孩子回家的心越来越强烈,一个电话说好要回去,就赶紧忙着张罗,收拾房间、晒被子,一遍一遍的电话问你回来后想吃什么,怎么怎么样安排行不行……他们总愿意把好东西给你留着,也许这“好东西”在你根本不屑一顾。
回家以后,还有一两天要走的时候,他们开始情绪低落,发泄的渠道之一是把好多好多东西往你的包里塞,都是家常的,哪里都能买到的。开始我拒绝,后来我明显感觉到妈妈的不快,逐渐明白过来,你挣得钱比他们多,你的见识也要超过他们,他们不是担心你缺吃少穿,只是还要找回那种被需要、被依赖的感觉——在家里,如果我开口说某食物好吃,那么,如果还有一定给你带着,如果没了立刻去买再做,而下次回来,一准儿还会有。譬如这一次,荃喜欢喝的草莓奶,姥姥姥爷明知我们在家的日子不会超过一周,却足足买回两箱,快够喝一个月了——走的时候,那一定是要带着的。
在他们心里,你永远是孩子,可实际上,他们老了,越来越像孩子。
很珍惜现在的时光,他们老了,但是身体尚好,不用我们太操心。但是我知道,我们正朝着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那条路走,延续着他们曾经的日子:为生活奔波,忙碌着工作,侍奉老的,照顾小的……
当父母老成孩子,真正的孩子在长大,我们忙,忙着渐渐老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