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后我就开始踩点儿幼儿园,询问了三、四家之后,思路明确了:第一要离家近,接送方便;第二要以玩儿为主,不必没完没了的学这学那,还“留作业”;第三要老师负责任,真心的爱每一个孩子,不要求十全十美,至少也要八九不离十吧。基于这三条原则,锁定家门口的两家幼儿园,均步行15分钟内可到,以前都是企业办的,现在我也不知道算什么了,民办?院子里的孩子们也多在这两家。我都去登了记,希望荃同学2岁半的时候可以入园。排队等吧。
9月1日早晨上班,看到送孩子上学上幼儿园的大军,突发奇想,让荃爸跑去问亲子班的事情。一家从来不办,一家很干脆:登记等通知吧。半个月后通知来了,去体检了,可以上课了,这一天,10月9日,凑巧小朋友2岁生日。虽是星期六,偏又赶上长假调整后的工作日,荃妈在这种关键时刻怎能缺席呢,请假,陪荃上课去。
来到果果班,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老师点名后小朋友的自我介绍。偏偏前面两个小朋友没来,我们成了第一个,老师点名后我悄悄在荃耳边说“答声到”,于是荃同学大喊一声“到”,面向围成一圈儿的家长和孩子,她还不懂得流畅的介绍自己,是老师问一句答一句:
“你叫什么名字啊?”
“安予歆。”
“几岁了?”
“2岁。”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呀?”
“女孩。”
吐字清楚,不怯场,也没有答非所问——表扬一下。
接着老师教大家做游戏,玩儿找朋友、练习伸出大拇指说棒、用纸撕面条等等,荃同学会比较认真的先仔细看,然后动手,当然,夸自己棒这个环节她早就熟练的不得了。老师要给大家发盘子和纸撕面条的时候,又第一冲了上去,拿到后主动说“谢谢”。但是过一会儿没了耐心,便一溜烟儿跑到坐垫区域的边缘,想穿鞋,喊着“玩儿小滑梯”——刚进门时还早,她在游戏区的滑梯处玩儿得高兴。我只好跑去把她“拽”回来。课间休息时多数孩子坐在地垫上玩旁边架子里的玩具,荃同学又迫不及待的奔向滑梯。另一位老师模样的中青年女性(对不起,我对人年龄的观察实在很差劲)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大家,荃又发扬了她一贯热情的作风,伸出手来了一下“嗨——阿姨”,把我们都打逗笑了,再表扬一个吧。
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们围在一起跟着老师走、跑、跳、做各种肢体动作,荃同学有来了精神,虽然动作谈不上标准,反而会添加许多自己的“创作”,但并不妨碍她对老师的积极响应,对于刚刚2岁的荃,是不是还可以得到表扬?
课程结束,老师和每个小朋友拥抱一下说再见,荃同学很配合,挥着小手和老师拜拜,得到老师“你的表现可真不错”的夸奖。边往外走边喝水,还自己拿着杯子去和另一个喝水的小男孩要求“碰杯”,友善、主动,超出我的想象。继续表扬。
回家路上我问她下个星期还来不来,回答颇干脆:“来。玩儿滑梯。老师,小朋友。”尽管是不连贯的表达,但我明白她的意思是在这儿和大家玩儿的挺高兴,还愿意再来。就这样,第一堂亲子课,没有哭闹认生,表达和适应能力尚好,行动比较听指挥,每各环节我都给个表扬,不过分吧。
2岁的小朋友很快要脱离妈妈的怀抱,成为小小的不折不扣的社会人了,她现在的性格,有点儿胆小,有点儿敏感,但好在不执拗。不求她能够多么擅长人际交往,惟愿可以在各种场合表现出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可以顽皮,不可顽劣,可以温顺,不可盲从,愿她开朗自信,一步步的,适应残酷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