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多月发烧那次就以为要出幼儿急疹,结果两天不到的时间退了烧,不药而愈。这一次,9月8日夜,体温升高,爸爸妈妈又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9月9日,白天尚好,只是食欲不振,奶粉不肯喝,辅食吃起来不积极,水喝得也少。晚上体温又升高,贴着退热贴,一夜睡得极不踏实,平均一个多小时醒一次,哼哼唧唧,妈妈只好抱着喂母乳,虽说她吃不到多少,但至少起到安抚情绪的作用。
9月10日,和前一天差不多,还是情绪不太好,不爱吃东西。但奇怪的是白天不喝奶粉晚上喝,半夜还得补充一顿——小朋友长这么大,我们从来都没有半夜起来冲过奶粉(母乳的好处!),这两天可是折磨了爸爸一下。妈妈上班时和同事说起宝宝发烧,大家问我多少度,去医院了吗等等,妈妈才发现快两天了竟然没给小朋友试过体温,全凭“手感”,是不是失职的妈妈?
9月11日,早晨起床,热度还有,明显的精神不济。爸爸妈妈上班路上就接到爷爷的电话说她状态不好,38度5。妈妈到单位,匆匆处理好一些事情,请假,在附近药店买了一瓶退烧药泰诺林,又匆匆往回赶,有点儿沉不住气了,考虑是不是得去医院,同事有才姐姐还给我画了张路线图,告诉我去儿童医院儿研所怎么走方便……
见到小妞妞时她刚睡醒,蜷缩在奶奶怀里委委屈屈的样子像只小猫咪,看着真心疼。妈妈陪着玩儿了一会儿,哄着喝水,然后又和爷爷玩儿,11点20左右再试体温计,38度8,还有往上走的趋势,妈妈终于忍不住要给喂药了。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没吃完,坚决不肯再张嘴。午饭时奶奶给做了番茄蝴蝶面,痛痛快快的吃了半碗,然后,奇迹般的不烧了,情绪也好了许多,坐在床上看书,亲小牛,亲娃娃,不亦乐乎。
13点10分睡着了,1个半小时后睁开眼睛看看妈妈在一边守着呢,自己抓起安抚奶嘴塞上,接着睡,一直到16点“正式”醒来。体温正常,依旧不肯喝奶,水就勉强喝两口。爸爸回家了,妞妞高兴的拍手欢迎。发愁她晚饭吃什么,最后爷爷决定,再做蝴蝶面吧,这两天好像只有这个她感兴趣。果然,又吃了大半碗,还喝了几勺汤。吃美了,又啊啊的想要大人的筷子。
9月12日,夜里还是醒,还是又得喝奶,但已经比前两天好太多了。体温正常了,前胸上出现了小红疹——传说中的幼儿急疹来了,据说还有个名字叫玫瑰疹,为啥叫这么好听的名字呢?上、下午分别睡了1小时、3小时,精神好转,还是不爱喝奶和水,辅食吃得不错,傍晚时奶奶包的小饺子,妈妈喂着吃了3个,又自己拿着吃了3个,然后痛痛快快喝了不少水。
9月13日,前胸、后背都出了疹子,明显对妈妈熬的冰糖梨水不感兴趣。上午在外面玩儿,认识了一只叫憨豆儿的小狗。下午睡醒去了奶奶家,傍晚妈妈接回去又在外面溜达,看看小猫小狗。晚上7点,吃完晚饭还在餐椅上坐着呢,瞌睡虫就来了,爸爸妈妈认为她这时候睡觉风险太大,就折腾着陪她玩儿,19点40,实在困得不高兴,只好匆匆洗漱、冲奶粉,然后放到小床上,倒头就睡,一看表,离20点还差十分钟。“这要是十一、二点醒了不睡怎么办?做个应急预案吧”,妈妈极不放心,又无可奈何,爸爸也是同样心情。不过,这却给妈妈留足了时间,把家里收拾好,还可以舒舒服服的翻报纸、看小说……
9月14日,疹子不严重,白天不喝奶,其他正常。
9月15日,疹子消失了,奶量开始恢复,睡得好,其他正常。至此,本次幼儿急疹结束,等了好久的那只靴子,扔了下来,然后被我们收拾好,应该不会再来捣乱了吧。
总结:
宝宝不舒服,大人千万不要慌张,平常多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不要太急于去医院,普通医院“甲流”正猖狂,避免交叉感染很重要,儿童医院大队排起来遥遥无期,大人孩子都受罪。
食欲不好就尽可能少吃多餐,水能多喝就多喝,实在不喝,呵呵,我也没有好办法,不主张喂糖水。
老人们说的观点一是可以给吃点儿葡萄干,说是可以把病毒“表”出来;二是不要出去吹风,对眼睛不好,容易造成迎风流泪——是否有科学根据我不清楚,信则灵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