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古代民族联姻 |
分类: 古代历史 |
司马氏民族联姻对后世影响:司马氏皇帝娶鲜卑女子以前,封建皇帝都是用和亲把汉族女子嫁到匈奴那里蒙受民族屈辱,都是不平等条约形式的联姻,都没能促进民族团结,“献女”经常让异族嘲笑并继续攻打汉族,在古代和亲的通婚方式,起的作用总体是落后,对汉族有害的。到司马睿娶鲜卑女子后,促进汉族和鲜卑族的融合,也促进汉族能联合鲜卑共同抗击匈奴对汉族的灭绝战争,对民族生存具有进步作用,也促进鲜卑族汉化的进程。在晋朝以后的乱世中,民族联姻对以后的历史发展和中国统一仍发挥进步影响,杨忠也学司马氏给儿子杨坚娶鲜卑女子为妻,李虎同样学司马氏,他的儿子李渊和孙子李世民都是娶鲜卑女,后来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中国,而李渊建立唐朝,李世民是中国杰出的皇帝唐太宗,这些都表明汉族和鲜卑族的民族联姻对中国统一和进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隋唐在初期学司马氏的民族联姻,后来也执行过局部和亲政策,结果都不理想,隋唐和亲的失败也从侧面证明只有民族联姻更正确。隋朝在隋文帝末期和隋炀帝初期对突厥开始和亲,把宗室女嫁到突厥,但是并没能增强和突厥的民族联合,突厥仍然攻打隋朝,还曾围困隋炀帝,在隋末甚至支持唐朝和地方割据灭亡隋朝。隋炀帝时和高昌和吐谷浑的和亲同样没有效果,两国也没有支援隋朝,坐视隋朝灭亡,隋朝很快灭亡和隋炀帝时过分迷恋和亲有重要关系。唐朝仅仅在唐太宗末期和吐蕃搞过和亲,但文成公主还活着时,吐蕃就开始攻打唐朝,攻占吐谷浑、西域等地,吐蕃甚至攻陷过唐朝首都长安,唐朝和吐蕃并没有因为和亲而增强,而且吐蕃还曾娶尼泊尔女子,现代唐吐蕃和亲甚至被藏独利用来证明吐蕃是独立国家。隋唐放弃最初学司马氏的民族联姻改为和亲后都没能增强国家,这也警示了后来的宋明,在宋明统治阶级中始终把和亲作为屈辱的政策评价,但是也有些矫枉过正,对晋朝和隋唐初期民族联姻的正确政策也拒绝执行,对古代和亲的惨痛教训让两朝宁可送钱、送领土也没敢搞和亲,可悲的是民族联姻的政策竟然让中国少数民族学去,攻灭北宋的金国学司马氏娶汉族女,增强和汉族的关系,金国的金世宗等多个皇帝都是汉族血统。清朝同样娶汉族女子,立为皇后,康熙、乾隆、嘉庆都有汉族血统,这些显然是清朝吸取元朝皇帝几乎没人娶汉族女子,更没把汉族立为皇后的教训,学习汉族司马氏的进步民族联姻政策。司马氏的民族联姻政策在中国历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古代历史中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民族关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