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攸和匈奴
(2016-09-21 11:04:07)
标签:
历史晋朝人物司马攸 |
分类: 晋朝历史 |
司马攸和匈奴:司马攸是晋朝杰出的政治家,深受当时军民的爱戴,也是仅有的预见到匈奴未来会对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的政治家,具有非凡的远见卓识。匈奴后来分裂叛乱,虽然其影响仅限于并州和两京附近,影响面积不是很大,但是造成的破坏却是严重的,并州汉族人口仅剩十分之一二,在刘琨和司马腾交接后并州已经不满两万户,要是没有这两人的坚守恐怕并州汉族都被匈奴杀光了。另外匈奴活动的两京附近地区:洛阳坚守数年,粮尽沦陷后仅存的三万人几乎都被杀光,洛阳被焚毁;长安同样遭浩劫,晋军收复后长安仅存百户,城市荒芜,匈奴进行的种族灭绝性破坏战争造成的灾难是古今仅有的。卜式曾说过:“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只有灭亡匈奴才能让汉族生存权益有保障,这是汉民族的愿望,因此后世更加感叹司马攸的远见,甚至为此而批评司马炎立晋惠帝,对司马攸深表敬意。中国和欧洲都遭遇匈奴的破坏,西方很多反华分子把匈奴在欧洲的罪行算在中国人头上是不公的,匈奴也是中国人的仇敌,比起西方,中国仅有司马攸很早就预见匈奴破坏算是特殊。在对待匈奴和异族问题上,江统和郭钦主张迁徙,这是古今最流行的,实际在当时也是不现实的,中原异族比例很高,关中一半是异族,要都迁徙是不可能的,况且在当时是全球气候异常期,北方民族正大量南迁、西迁,把中原异族北迁是没法做到的。另外一种方法是部分迁徙,是李憙的态度,他向晋武帝提出让匈奴都去凉州攻打叛军,这条策略有些进步可行,也是后来被王夫之称赞的策略,但是同样有难度,魏末要让匈奴打仗就造成匈奴全体叛乱。第三种就是司马攸提出的除掉匈奴有野心的刘渊,这是最简便可行,也是危害最小的,当时几乎没有多少反对,连李憙都没反对,现代也许有人觉得要杀刘渊是残酷,可是要是知道匈奴后来造成的成千上万汉族被种族屠杀的惨剧,没有人会认为是罪过,封建社会为了政权长治久安甚至父子兄弟相残的都很多,司马攸的这个意见到唐朝仍然是学者们极力称赞的。在现代也许会选择把刘渊拘禁、发配或分离出匈奴,用更仁道的措施,在古代仅杀刘渊也比后来造成匈奴对汉族的种族灭绝屠杀,以及后来相互报复仇杀,最后匈奴被羯族整个种族灭绝地屠杀要仁义,对各民族都是有益的,会保住多数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保住统一的成果长期稳定,保住天下无穷人的盛世能长治久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