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古代人物司马迁 |
分类: 古代历史 |
司马迁和曹魏:司马迁是受人民拥护的进步思想家,在民众中有崇高威望,东汉的灭亡根源就是从贬低丑化司马迁开始,东汉败亡的诱因民族分裂和腐败战乱的根源都是从放弃司马迁正确思想后产生的。曹魏的建立是从推崇司马迁开始,败亡也有贬低司马迁的因素,现代都懂得思想政治第一,思想落后必然导致政权腐朽败亡。曹魏建立前,曹操为笼络民心,很是推崇司马迁,不仅在《本志令》中引用司马迁的著述,说自己被司马迁的蒙恬传感动的流泪,甚至评价部下母亲像司马迁的女儿。这都是借重司马迁在民众中的声望,增强自己的亲民形象。到曹丕要代汉时,又把司马迁搬出来,部下上书劝阻曹丕辞让,称司马迁的观点效仿虞舜而非辞让,“是以史迁谓之不然,诚非圣明所当希慕。”说曹丕不应该辞让,也是借用司马迁在民众的影响力为建立曹魏取代东汉造势。历代的统治政权建立前和早期具有些爱民的民主性,都会重视百姓拥护的司马迁,但一旦统治建立后,就对司马迁思想中为百姓说话的内容抵触了,通常不再多说司马迁,更不会继续推崇司马迁,曹魏统治者也同样,到曹睿时对司马迁的态度已转向贬低,这时的曹睿已经不像刚登基时陆逊评价的“用贤爱民”比曹操、曹丕时有活力,开始享乐腐败,大兴土木,对异己意见不听。这些举动都是有害于民众,和曹睿贬低司马迁同样都是失去民心的举动。司马迁永远是人民尊敬的,在士大夫中也有很多尊敬司马迁,蒋济就是其中之一,他坚决反对曹睿劳民伤财,也用司马迁的封禅理论劝曹睿封禅,形式上增强些皇室声望,可是曹睿因为反司马迁,只能面上不同意蒋济,暗中让高堂隆另外搞封禅准备,结果没搞成。曹睿对王肃评价司马迁该杀也遭到王肃的反驳,这些举动都让曹睿失去了很多士大夫的支持,在曹魏这时贬低司马迁,即失去民心又失去士大夫之心的情况下,曹魏政权也就失去了发展基础。曹睿死后曹氏的影响力在统治阶级上层都很快下降,在民众和士大夫眼中,已经变成是一个需改朝换代应推翻的政权。所有政权的基础都是民心,要是百姓不拥护,别说后来一个曹髦被杀,即使像隋朝屠灭前朝的宗室,也没法让百姓去维护皇室。王肃和蒋济都支持司马懿打击曹氏的腐朽力量,王肃甚至要主持给司马懿加九锡的典礼,在王肃这派最进步爱民的士大夫眼中已经应该推翻曹魏了,只是虽有不臣之志,却信守承诺的司马懿不想违背托孤承诺而暂停,到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时朝野多数都赞同禅让代魏,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所以在研究历史时,即使通过统治阶级对司马迁的态度,也能评价分析出这个政权的民意基础、亲民程度,推断出这个政权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