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的仁义
(2015-11-27 10:25:21)
标签:
历史晋朝人物司马氏 |
分类: 晋朝历史 |
司马氏的仁义:司马氏在中国古代是著名姓氏,作为官职名称的司马不可能像别的姓氏成为众多人数使用姓氏,司马氏的人数很少,但是却产生的名人多、发挥的作用很强,建立了晋朝实现统一开疆,有重要的历史功绩。司马氏在晋朝的执政是仁义的,司马氏在统一过程中优待前朝皇帝孙刘曹开始就建立不杀皇帝的传统,这项政策在司马氏主政的百年多时间都是沿袭下来。后来俘虏氐族皇帝齐万年和李势同样都没杀,这种优待俘虏和不杀前朝皇帝的仁义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只有司马氏做的最多。司马氏的仁义还体现在晋朝一百多年的众多皇帝中没有出现一位残酷害民的暴君,即使有软弱和平庸的皇帝也没有苛政,这是非常可贵,太康盛世天下无穷人时代,晋武帝连续减免百姓赋役,取消百姓拖欠的债务,晋惠帝即使在自己困苦时也没想要享乐增加赋税,而是减免百姓赋役,在晋元帝时府库仅四千匹布,他宁可拿出三千给祖逖支持北伐,让自己家人都穿布衣,也没说增加赋役,简朴到和幕僚同在一张桌一个盘里吃饭,仅用禁脔区别等级,这在古代是仅有的。晋成帝时期制定的赋税是每亩二升,这是封建社会最低的赋税,他本人却连修造射堂四十金都不舍得花。正是这种爱护百姓的仁义政策才让天下百姓都忠于晋朝,即使割据分裂的贵族也不得不顾念民心,在形式上独尊晋帝,采用晋藩天王制度。司马氏统一是仁义得民心得士心的结果,能开疆是优待少数民族的结果。司马昭能招抚八百七十万兄弟民族归附晋朝,到晋武帝能恢复扶余国禁止掠卖扶余人,在草原水灾时能让北狄匈奴南迁避灾,对少数民族的赋税也低,这些都是晋朝能得到多数兄弟民族拥护的重要原因,越晚内迁的民族对晋朝越忠心。晋元帝中兴时为首拥戴他称帝的十大方镇中有四个方镇是忠于晋朝的少数民族将领,普通少数民族贵族和百姓对晋朝的忠心也是让分裂贵族不得不独尊晋帝的重要原因。晋朝地方割据的官僚和百姓甚至有公开要求自己的君主向晋朝臣属,李雄表示忠于晋朝,等中央收复中原他就归附,臣民都要求去帝号臣属晋朝中央,石勒也给中央纳赂行臣礼,石虎野心大也仅称天王,苻坚早期也去帝号称天王,王猛、苻融都独尊晋帝,以晋朝为正朔。晋朝优待少数民族,册封苻洪父子和姚弋仲父子,甚至去救援苻坚,始终执行民族团结优待政策。这些政策让兄弟民族多数百姓都能忠于晋朝,兄弟民族也产生了段匹磾兄弟、慕容廆父子、路松多、薄句大、杨盛等很多晋朝忠烈。司马氏的仁义政策是深入人心,即使中央政府迁到江南,北方各地仍忠于晋朝,远隔万里的张轨集团、李暠集团都依然忠于晋朝,北方代国长期奉晋正朔用晋封号,燕国忠于中央,支持恢复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