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睿和豪族
(2015-09-08 10:10:32)
标签:
历史古代晋朝人物司马睿 |
分类: 晋朝历史 |
司马睿和豪族:司马睿到江南时,江东的士族和豪族都不重视他,朝廷职务仅是安东将军的司马睿是宗室的旁支,在重视门第的士族和豪族眼中自然没有多少分量,但司马睿先祖司马伷曾取江南有恩惠百姓,江东人民对他还是有好感,流传了“铜马渡建业”等有利于他的传言。江东的士族是书宦高门,多是门第高的贵族,豪族是人多势众,财大气粗,虽然是两个不同阶层,但是对司马睿却都轻视。王导重民意支持把司马睿推为首领,他和士族来往多,王敦有野心,他担任扬州刺史和豪族来往多,豪族中有推崇他领导江东,才有了“王马共天下”把“王”放在首位。司马睿有百姓支持,王导谋划,加上他礼贤下士,很快得到江东士族的拥护。丹阳的四大士族有张纪薛甘,会稽的四大姓周贺孔虞,吴郡四大士族有陆顾张朱,广陵的戴高华,庐江的陶周等,扬州的几个郡中,江东的士族最多,晋元帝首先任用了丹阳的张闿、纪瞻、薛兼、甘卓,会稽的周玘、贺循、孔愉、虞潭,吴郡的顾荣、陆晔、陆玩、广陵的戴渊、华谭等,庐江的周访,有了这些士族幕僚和北方的士族辅佐,就不再担心江东豪族,尤其是王敦被朝廷免职后,对司马睿在江东的统治地位暂时没有威胁。但是江东的豪族对南迁的北方人和士族中排外的同样,都轻视为北伧,内心是仍是轻视的,虽然对司马睿有所敬畏,但和北人对立的倾向很重。王敦后来被司马睿重新任命扬州刺史后,继续和豪族勾结,就像钱凤评价的:“江东之豪莫强周沈”,周氏不仅是豪族,而且是士族,比沈氏势力影响更大,一直是王敦忌惮的,尤其周玘又得到司马睿的重用,所以王敦主要是勾结江东第二大豪族沈氏,在江东沈氏甚至自己发行钱币称“沈郎钱”,人力财力都是极其庞大,是王敦借重的主要力量。豪族在战乱中购买了很多北方逃难的百姓,甚至包括晋惠帝的公主,在国难当头往往对司马睿要北伐也采取漠然的态度,造成司马睿对豪族的日益不满。尤其发生临海公主事件后,对豪族的压制也增强。刁协和刘隗乘机向司马睿提出让江东豪族把买到的北方人奴婢都释放,把释放的奴隶组建成军队北伐,让豪族的家丁担任运输工作,这在现代看是完全合理的,但是这项措施触及到豪族的利益,记载称当时造成很多怨言,应该主要是豪族们的不满情绪。这时和豪族勾结很深的王敦乘机要求司马睿对刁协和刘隗治罪,为了缓解矛盾,司马睿把刘隗外派,对王导和王敦也进行了安抚。司马睿主要是借重最大的豪族周氏制约其他豪族,用人以士族为主,不是很重视豪族,这固然是偏激,但是体现司马睿执行的北伐政策得不到豪族支持后,他在政策和感情上流露对豪族的不满和压制。士族只要尊敬任用官职就能获得支持,豪族重利益,这是北方来的司马睿的软肋,他没钱没物赏赐笼络豪族,相反为了北方移民和官吏,北伐的钱粮、安置移民的土地都需要从豪族那里征收,自然会造成双方的矛盾。司马睿从北方来和众多南北幕僚日夜经营江东,他和幕僚同在一个盆吃饭,仅用禁脔区别贵贱,府库仅四千匹布,他的妻子都没有好衣服穿,在江东最高长官这么清苦,财政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豪族却不主动援助反而乘机购买大量从北方逃亡来的人当奴隶,这是发国难财和为富不仁,后来甚至连公主和王妃都买为奴隶,怎能不触怒司马睿,造成他压制豪族把其北方良人奴隶都释放是可以理解,也是合理的。江东豪族周沈钱中周氏有周处,钱氏有钱端都是晋朝忠烈,和朝廷关系还亲些,沈氏当时和朝廷疏远,和王敦勾结的最深,王敦首次起兵向建康问罪主持释放奴隶的刁刘时,仅有豪族的沈充举兵接应王敦,其他周钱两族都不附逆,王敦到达石头城后,镇守石头城的周札开城迎降,致使王敦占据石头城,官军攻石头城不克,晋元帝下诏停战。这次兵变是体现朝廷和豪族矛盾的最显著事件,开城投降的周札也是周氏中最具豪族腐朽特点的人,贪财好色,只重视经营产业好利,代表豪族中反对晋元帝北伐释放奴隶政策,迎合要求罢黜刁刘,主动附和王敦,也引起周氏其他正直有士族意志的人的反感,而他也没能因此讨好王敦,依然遭到王敦的杀戮还牵连整个家族。豪族在这次叛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康兵力原本就薄弱,主要都防御石头城,派去镇压沈充的仅周筵的三千人,石头城沦陷,兵力就仅能维持守金城和宫苑,晋元帝只能下诏停战,这次兵变也让朝廷和司马睿意识到豪强问题需要用多种方式解决,不能仅依靠压制。到晋明帝即位后,重新整备了京城的防御,石头城由骠骑将军华恒亲自镇守,周札是三品右将军现在改二品骠骑将军防御,而且直接由北方的高级官员负责,不再让江南豪族负责。对沈氏也不再完全排挤,也任用沈氏忠义之士,比如沈桢等,在王导等帮助下,重新树立晋明帝的权威,准备应对王敦的再次叛乱。所以在第二次豪族叛乱时,朝廷派沈桢劝说沈充,许以司空职务,但沈充不从,就像沈桢评价的这次叛乱已经不同上次,江东民心士心都忠于朝廷,豪族中很多也转向朝廷,尽管叛军总兵力过倍仍很快失败。至此晋朝才彻底解决了豪族威胁,实现强本弱枝让豪族归顺朝廷。沈充子沈劲是晋朝著名忠烈,立志要建立功勋洗刷父亲叛乱耻辱,仅用五百人守洛阳半年,壮烈殉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晋元帝在对待江东豪族的政策上总体无大错,到晋明帝时更加完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