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制度对隋唐的影响
(2015-02-02 17:13:02)
标签:
历史古代制度宰相 |
分类: 古代历史 |
晋朝制度对隋唐的影响:晋朝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晋朝首创门下省,尚书台和中书台也成为尚书省和中书省,正式建立了三省制。并且三省中书拟诏、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具体职能也初步形成。为了防止录尚书事集中相权,晋朝建立了多相制和让三公兼任三省长官的制度,以三省长官为宰相的多相制是历史上的创举,三省长官九员为正规宰相,不仅把相权民主化,也保障了皇权不易受威胁、防止形成权臣。隋唐吸取了南北朝分裂二百多年终止晋朝三省分治、取消三省多相制的状况,继承晋朝三省制。到隋朝时恢复三省制,结束了南北朝独尊尚书省的状况,甚至废除录尚书事,最终实现统一。但是没有恢复晋朝以门下省为首,尚书省的地位虽然比南朝有所削弱仍很强。南朝的尚书令最高时是正一品,在北朝通常是正二品,已经比晋朝的正三品高,隋朝是延续北朝以尚书令为正二品。晋朝通常称呼“门下三省”以门下省为首,隋唐一般称中书门下省,以中书省为首,而实际尚书令是二品,中书门下长官是三品,隋朝的尚书省地位仍高于中书门下省。在隋朝仍是尚书令总领百官,实际仍然有威胁皇权成为权臣的危险,隋朝虽然恢复晋朝三省的制度,但是对多相制的执行仍不足,这也是隋朝虽然实现统一,却没能长治久安的重要原因。唐高祖建立唐朝后,吸取了以往的历史经验,深刻体会到二百多年来权臣对皇权的威胁,不仅南北朝众多权臣改朝换代,连隋朝和自己都是以权臣推翻前朝建立政权,因此非常重视保障皇权地位,削弱相权,防止出现权臣。为了唐朝能长治久安,唐高祖把前朝制度以尚书省为首改为晋朝门下省为首,政事堂最早设在门下省,第三品的首官重新变成晋朝的侍中,不再像南北朝和隋朝的侍中排三品中后位置。并且在任命上竭力降低尚书省地位,让儿子当尚书令,不再任用异姓,后来立唐太宗太子后干脆“阙而不置”地废了尚书令,以尚书省副长官尚书仆射领尚书省,同时中书门下省的长官虽然是三品,唐高祖仍然不放心,倾向于用四品的中书侍郎和黄门侍郎担任宰相,唐朝的正规宰相恢复晋朝多相制总计十员,包括中书省的正副长官四员,门下省的正副长官四员,尚书省副长官两员。让黄门侍郎陈叔达兼侍中,让中书侍郎封德彝兼任中书令,让侍郎宰相兼任长官,而自己最重用的两个宰相是黄门侍郎温大雅和中书侍郎温彦博兄弟,唐高祖时期的宰相的特点就是为防止权臣不断降低执政官的品级,直到四品,而且让尚书仆射裴寂外派出征晋州,不久温彦博为中书令也被派往前线。把从二品的尚书仆射和三品的中书令多外派,这也是唐朝中后期三省长官外授的开端。唐高祖很有头脑,知道让四品的当宰相绝对不会形成权臣,即使当宰相有权,因为品级低也不会有威望形成权力集团。唐高祖的这一政策在唐朝被继承发展,后来尚书仆射也不再是宰相,二品没有了执政官,连三品也都外授,仅有四品或四品以下的宰相,到唐朝中后期把侍郎宰相升为三品,宰相才有了三品的。这是因为侍郎有在皇帝身边服侍的义务,侍中也要在皇帝身边,容易被皇帝控制,用侍郎宰相更能体现服侍皇权,显示直接听命皇帝。唐太宗即位后,除了继续沿袭父亲不任命尚书令的政策外,因为已经统一逐渐稳定,不再把二品三品的宰相外派,但是也仍然继续重用四品的侍郎宰相,唐太宗虽然把中书门下省作为宰相的决策机构,并且发布五花判事诏详细规定两省决策的具体执行程序,但是也防止两省专权。往往也会临时任命些副宰相参与决策,这些副宰相通常是加参知政事、参预机务、参议朝政等名号,不是三省官员,不会有利害关系,不会偏袒三省,也是制约三省。唐太宗虽然恢复晋朝中书拟诏、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的体制,但是也有所改动,晋朝的门下省地位权力最高,晋朝侍中可以立皇帝,华混立晋怀帝,王坦之能封还当着皇帝面撕毁诏书重新自己草拟。唐太宗没有让唐朝侍中拥有那样的权力,五花判事诏规定门下省驳正的权力在黄门侍郎和给事中那里,侍中仅有封还的权力,拟诏则全部都归中书省,同时正式把同中书门下三品定义为执政宰相,这个称呼即可以任命不是中书门下省的官员,也可以作为提升品级的奖励给中书门下省的侍郎,多数是给非中书门下省的官员。唐高祖善于用侍郎宰相,到唐太宗善于用副宰相,也善于让侍郎宰相从事专职工作,像让褚遂良参综朝政等,开创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的制度。对三省正副长官也采取适当限制,在多相制基础上进一步削弱相权。到唐高宗时为了限制侍郎宰相的权力,制定了四品副宰相同平章事的限制,凡是侍郎宰相加同平章事就已经不能和其他正规宰相同样,仅作为副宰相。以后任命的正规不加衔的侍郎宰相极少,未加衔的侍郎宰相宋璟能制约权臣武三思,直到侍郎宰相正式升三品不再是四品,加衔是副宰相的限制才解除。唐太宗采取限制侍中的措施能防止侍中像晋朝那样能废立皇帝,但是中书省侍郎宰相和中书令仍能废皇帝,也应了唐太宗在五花判事诏把中书侍郎置于中书令前的态度,侍郎宰相的地位在唐朝逐渐取代了正长官,像尚书省同样,中书门下省最终也是副长官担任了最高领导。尽管唐朝制度基本继承晋朝的三省多相制,但是发展增加了副宰相和加衔制,在晋朝以三品为宰相继承上一度发展到以四品为宰相,更降低了专权危险。